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读的乐趣
  曾利华

  宋朝诗人黄庭坚有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可见,读书之于人是何等重要。

  在生活节奏快如高铁的今天,时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像这个酷暑望穿秋水才姗姗来迟的那场清凉的夏雨,显得那样弥足珍贵。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当下不少人的阅读陷入困境,他们致力寻找一种最省时最简单的阅读方式,匆匆忙忙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所以,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进行“快餐式”的阅读,不言而喻,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阅读和吃饭一样,需要细嚼慢咽,方能更好的吸收营养;阅读也与喝茶一样,去慢品方可回味无穷。甚至,阅读和喝酒也无异,细斟才能在唇齿留香。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曾指出:当一个人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朱熹也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当一个人进入真正的阅读时,总是心无旁骛,并伴随着阅读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种掩卷长思、物我两忘的境界,直至引发共鸣拍案惊奇进而产生快感。尽管一个人思维的速度足够快,但要从文字中体味感悟乃至根据文字重构场景甚至联想到日常生活所见所闻,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无疑是需要一定时长的。所以,真正的读书,必然是“慢工出细活”。倘若天马行空般粗读快读,缺少应有的思考,则很可能会出现放下书本忘了内容的现象,这种阅读很难说收到了效果。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

  慢读不是懒读,尽管慢读与懒读所呈现的都是读一本书用时不菲。但慢读是为了品,因而慢。慢读也是相对的,有的书通篇都必须慢读,譬如读《资治通鉴》,读四书五经,读古诗,读专业性强的书,只有咬文嚼字去慢慢读、细细品,才能读懂读透读出韵味。但读一本语义浅显内容单一的书,相对而言则可快马加鞭。即便读同一本书,也有快慢之分。但凡能引起共鸣的精彩之处和高潮部分,宜慢读,以便好好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感。甚至可以放下书本,微闭双眼,任思绪天马行空,直至阅读带来的快感释放殆尽,然后意犹未尽接着再读。而懒读则不同,懒读是惰性使然,是漫无目的的阅读,是缺少动力的阅读。它表现出的是不想读、不愿读,其本质不是真正的爱阅读。

  慢读与苦读也不一样。从内生动力和出发点来看,慢读是为了理解语义寻求读书之乐,故意放慢速度有意而为之,无任何功利的色彩。苦读则不然,往往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克服重重困难强迫自己阅读,兼具功利之心。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苏秦,多次游说秦王失败,回家时其妻不迎,其嫂亦不给他做饭,甚至连父母都不和他说话。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便引锥自刺其股,直至血流至足……历史上苦读的故事多之又多,不胜枚举,凿壁借光、截蒲为牒、悬梁苦读、囊萤映雪等等,这些人着实令人肃然起敬。但这种读,也只能谓之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读书,就应这样去慢慢读、细细品,力求从文字中找到共鸣,引发深思,并从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进而于无形中积累知识、愉悦心灵、提高品位、丰富人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高擎长征精神之旗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慢读的乐趣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慢读的乐趣 2018-07-11 2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