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乘着祖国新时代的和熙春风,我们迎来了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两院”合并后的第十三个年头。回顾医院这艘“大船”历经的风风雨雨,一件件历久弥新的往事涌上心头,特别是想起“老船员”——管华林主任尽人皆知的故事,让我肃然起敬,思绪万千。
顾大局 促和谐
十三年前的寒冬,新的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起航,面对风起浪涌的征程,船上的“一医人”既有许多美好的向往、昂扬的斗志,又有绕不过的困惑、迷茫,精简人员、融合稳定是当务之急。为让“大船”首航顺利,时任“班子”纪委书记的管华林作出一个非凡的选择,主动请辞让贤,改任党委办主任,为全院减员重组作出示范,助力“大船”驶入安全港湾,换来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声声赞语,时至今日有人向他问起这一往事时,仍爽快地回答“只要医院和谐发展,我不后悔”。
敢担当 创佳绩
2006年仲夏,我院接受一项上级赋予的慈善扶贫任务——香港“健康快车”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老船员”受命担负此项目办公室主任的重任,他带领两名同事精心做好项目的联络、组织、协调、督导、宣传等工作,当“健康快车”开进衡阳时,他奔赴一线连续奋战48小时,圆满完成了接车、调度、安置等任务。在医院及各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七个月的艰辛努力,让全市50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筛查或治疗,1632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深深感受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从此,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这艘“大船”闻名遐迩,雄姿勃发,呈现出傲然崛起、破浪前行的态势。
明志向 勤做事
在“大船”漫长的“航行”中,“老船员”深知医院发展的硬道理,正确处理“公与私”“大与小”“远与近”的关系,始终充满理想和激情,保持乐观、勤奋的风格。虽然他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昼夜呵护病人的健康,但他勤于思考、乐干实事,善于当好“舵手”的参谋员、医院的宣传员、临床的服务员、病人的导诊员。深入基层摸实情、探是非,给领导坦诚讲真话、出实招;笔耕不息写公文、做宣传,近万篇的公务文稿、千余篇的媒体报道,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同时,积极配合群体健康体检,热情帮助困难病人就诊,在志愿服务人民健康的行动中,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护卫“大船”又稳又快地驶向远方。
顶风雨 见彩虹
2011年阳春,医院“领航人”按照减员增效的要求,将党委办与院办合并。自此,“两办”人员较过去减少2人,工作常常处于满负荷状态,他带领大家吃苦耐劳,毫无怨言,“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早已成了“老船员”的习惯,难怪其妻子时常评价他“自己的家是宾馆,医院才是他的家”。一次,为赶制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眼科主任陈恩亚的宣传视频,“老船员”竟然强忍着双腿长满疖肿的病痛,从撰稿到拍摄、从编辑到后期制作,连续拼搏一个星期,如期完成了作品制作任务。七年下来,他与办公室的兄弟姐妹们风雨同舟,顶过“暴雨”,遇过“暗礁”,闯过“巨浪”,见证了风雨之后的“彩虹”,接踵而至的集体荣誉及个人立功受奖的荣耀,浓缩了他那“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满腔情怀。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忠实地记录了“大船”十三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展望医院新的征程,欲达幸福的彼岸,我们应当向“老船员”和其他“优秀船员”看齐,爱院敬业,奋发有为,共同唱响“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在平凡的岗位续写辉煌”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