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永军
通 讯 员 汪 政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500余名戒毒人员齐声背诵《弟子规》全文的场景,朗朗其声,令人震惊。
近年来,市公安监管部门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了监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高标准建成了全省一流的监管中心,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监管场所由“看守管理型”向“学习教育型”转变。衡阳监管“以文化人立德教育”工作机制得到公安部领导和湖南省公安厅的肯定和推广。全省两次在衡阳召开公安监管工作现场会。
传统文化
吹进监所的“和风”
市公安局党委提出了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由“看守管理型”向“学习教育型”转型的新理念,在全市监管场所全面建立“以文化人立德教育”工作机制:用制度约束和组织被监管人员学习政治、法律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启发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为他们托起希望,从而营造安定和谐的监所管理新局面。每日组织一次集体朗读唱歌;每日组织收看一场文化知识讲座光牒;被监管人员每周撰写一至两篇感想体会;每月开展一次谈教训、谈打算活动;每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一次心灵辅导;各监所每月进行一次小结讲评;监管支队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使教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鼓励各监所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大胆创新。看守所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重塑幸福人生”专题教育活动,创立了“音乐疗法”;拘留所确立了“让被监管人员不再违法”的工作目标;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确立了“戒毒从心开始”的工作思路,总结了“一读二唱三写四谈五访”工作方法。“以文化人立德教育”呈现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朗朗读书声成为公安监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身说法
穿透高墙的“阳光”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何恒芹要求全市公安监管场所要把“以文化人立德教育”延伸、拓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月19日,市女子看守所202监室一场别具一格的面对面“现身说法”活动正在进行。讲课的“老师” 和听课的“学生”都是犯罪嫌疑人;内容以“老师”犯罪和服法心路历程为主。市直看守所均开展了同一主题的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现身说法很感人、在押人员的忏悔很到位!”市公安局监管中心主任贺启航希望全市公安监管场所向市直看守所学习,推进“以文化人立德教育” 机制向纵深发展,为胆小懦弱的在押人员送上勇敢与自信,为孤亲寡情的在押人员送上亲情与关爱,为迷途不返的在押人员点亮前路,为认罪服法的在押人员打开新生之门。
以文化人
协助破案的“利器”
这是“灵魂改造工程”,随着“以文化人立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被监管人员人文素养的提升催生了强大的监所改造动力,检举、举报违法犯罪的多了,为监所协助破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
2017年5月,市未成年人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某检举一条贩毒线索,看守所高度重视,及时将犯罪线索转递祁东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经过近两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举侦破了部督“2017-467”毒品目标案件,刑事拘留14人,缴获海洛因4198克。
通过打造“灵魂改造工程”,建立“以文化人立德教育”机制,衡阳监所安全管理系数和犯罪改造率不断提升。近年来,监所自伤、自残、自杀、打架斗殴等现象明显减少。被监管人员为公安系统提供有效破案线索20000余条,这些线索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00余起。2014年至2017年,衡阳市的协助破案工作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安全
用更足的底气“锻造新生”
监管场所是教育矫正违法人员、预防违法犯罪的特殊学校。一方面,公安监管部门全面提升了全市监管安全水平,用更足的底气开展“灵魂改造工程”。
市公安局强力推行公安监管工作改革,监管支队与监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市直监管场所,指导全市监管工作,进一步理顺了监管管理体制,确保了监管场所安全、高效运转。同时,设立公安监管医院,实现对患有严重疾病、艾滋病、传染病和精神病等特殊人群违法犯罪人员“应收尽收”的目标。打造“智慧监管”,向“大数据”要警力、要资源。将监管病房、戒毒所AB门监控信号与支队、总队视频中心联网,接受看守所监控中心、支队、总队督导平台实时远程监督,改造升级了市级监管督导指挥平台,在全市公安监所推广使用执法记录仪,规范执法程序与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