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闸机逃票这事,是社会学家口中典型的“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这样的社会越轨行为,往往指向个人素质的缺失。而当它处于群体中时,个人素质的缺失更会展露无遗。这起集体逃票事件,也是如此:一旦第一个人跨过了检票闸机,后面的人就卸下了道德压力与心理负担。他逃得,我当然也逃得,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彻底无视距刷票闸机旁的那张海报——“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但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集体不是越轨的“避难所”,更不是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如果规则深植于内心,它就是一堵阻挡自己越轨的坚硬的墙。不管有没有人跳闸逃票,他都不会那样做,并会为之感到羞愧。
——评论员 新 吾
2.所幸的是,这起集体“跳闸”事件,并未引发进一步损失,这种集体无意识也未引发进一步的破窗效应,属于不幸中的万幸了。面对质疑,地铁工作人员解释称,“为应对‘草莓音乐节’带来的客流高峰,地铁方面已采取增加安检和售票点,缩小行车间隔等措施应对”。但不得不说,相关事件也折射出当地城市治理存在的一些疏漏。
毕竟,大型群众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城市安全与秩序,避免群众沦入集体无意识,须举全城之力。其中,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部门更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解决运力临时性不足、如何维护现场秩序、如何安置等待群众、如何处置突发状况等,都是摆在公共交通部门面前的问题。
——评论员 苏 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