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介绍,本次深海考古调查计划安排6个潜次,每个潜次作业时间6至8小时。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将搭乘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对西沙群岛北礁区域进行考古调查。主要工作深度为50米至200米左右,根据工作需要,个别潜次深度将达到400米至1000米。

  “目前,我国水下考古在深海领域缺乏经验,工作大多集中在40米以上浅海域,更深海域人工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而200米—300米基本达到人类潜水的极限。此次调查就是我国水下考古深海作业的初次尝试和探索。”领队丁见祥说。

  据介绍,这是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认为,对考古工作者们来说,从未到达过的水下深度以及6到8小时的连续工作时长,最大的挑战是心理素质,“深海勇士号”团队将全力确保水下考古深潜作业的安全。

  出于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17年9月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于今年1月成立“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中国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向警予:“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两处中国公园入选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拍卖公告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2018-04-19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