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巡山,严禁火种进山入林
■本报记者 武孝军
今年来,我市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全市森林防火形势平稳可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4月2日上午8时,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共接到报警27起(卫星监测4起、电话报警23起),其中农用火8起、烧垃圾5起、墓区火10起、荒火2起,外市烧入2起,3小时扑灭率达到95%,5小时扑灭率达100%,未发生过夜火,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记者从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获悉,清明节期间,全市各级将严阵以待,精准发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灾害损失,坚决防止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防火面临四大考验
清明节,我市森林防火进入又一关键时刻,正面临四大严峻考验。
——森林火灾又一轮高发周期来临。据统计,我市森林火灾有五年一小循环、十年一大循环的基本规律。今年恰好又是十年一个轮回的“大周期”,1月24日至29日,我市出现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后期气温比常年偏高,林内林缘可燃物极度干枯、燃点降到最低点,森林火险形势严峻。
——传统农耕、祭祀习俗难以根本改变。我市是传统的农耕地区,炼山造林、烧灰积肥、烧炭烤火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根本改变,特别清明上山祭祖的传统习俗更是难以管控,野外用火频繁,火险隐患大幅增加,林区防火压力空前。
——春季进山入林人员管控难度增大。春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进山入林踏青旅游的人员大幅度增多,吸烟、野炊、烧烤等火源管控难度增大。这些外来旅游人员和返乡祭祖人员结构层次相近,城镇人口居多,平时接受森林防火教育较少,安全用火意识淡薄,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林内可燃物载量过高。随着绿化面积扩大,林下可燃物累积加快,且我市林区中幼林比例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自身抗火能力较差,如遇高温,容易引发“火烧连营”的森林大火。
防字当头 无火是功
清明节期间,全市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乡镇党委政府将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防字当头、无火是功”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双岗带班值班制度,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各类森林消防队伍将人装合一、靠前驻防、集中食宿,确保接到火警后快速出动、快速到达、快速处置。
森林火灾大部分是因为防火意识不强、防火知识缺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为此,我市各级各部门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让防火意识入心、防火知识入脑。
全市将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对林缘、林内的生产性用火,严格进行审批,及时纠正随意用火行为;对清明期间上山祭祖烧纸点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野外用火行为,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切实从源头消除火险隐患。各县(市)区政府颁布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各地严禁火种进山入林,开展森林火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和督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限期整改到位。所有护林员坚守岗位,不间断巡山护林、查火管火。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对在林内、林缘违规野外用火的,坚决查处到位;对引发森林火灾的肇事者,依法从严从快从重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