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芳华》时,我几度哽咽,一半是因为青春易逝的感伤,一半是因为人性的复杂。看完电影,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被代入电影的某个角色,我会怎样去对待何小萍?怎样去对待刘峰?
拥有文艺细胞的人士,大多有一些矫揉造作的习惯,文工团里当然如此。芝麻大小的事情常常会在心里酝酿一出大戏。青春年少的时候,固执地以为自己总是对的,于是看不顺眼就“开架”。三五成群地嘲笑和讽刺弱者,看似有着无比正当的理由,其实那些至今看起来令人脸红的行为,在当时只是青春的任性和峥嵘使然。
我不知道,如果我在场,会不会被郝淑雯、林丁丁、小芭蕾等人营造的集体意识给带跑?会不会给何小萍施以同样的伤害?但我的内心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虽然我会对她爱不起来,但同样也会伤不下去。我有的只是内心同情,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很多的事情,在当时看来不可理解,其实是我们没有深入到她的生活,无法理解她自身的成长而已。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只在她的生活里遭遇,却并不同她一起成长,甚至为这样的理由而任意伤害她。然而,时过境迁,多年之后,回想起这一切,却又隐约有些伤痛,为当初的不应该。
刘峰是一个特例。他知道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他细心地照顾着每一个人的情绪。这么一个完好的人,却因为太过于完好,而让人有些恐惧。太过于美好而让人觉得不真实,反不如拥有缺陷的真实地存在。真诚的表白,让这个人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这并不是表白其本身所导致的,而是之前太过于完美的形象造成的。一扇完整的玻璃,谁也不会想到去弄它,可一旦有人无意中弄碎了一点之后,这烂玻璃,大家一起上前砸都是有可能的。
刘峰离开文工团的前天,终于明白了这些。他把之前所有的荣誉都放下,因为那些对于他来说,既没有实在的价值,反而是一种累赘,不如舍弃,轻松上路。或许,也只有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了,做个好人并不需要刻意压抑自己。
倘若我在场,我会敬礼相送,然后真正认识到了这么一个平凡的伟人!
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当时茫然了,事后想想才明白。
芳华落尽时,才知道芳华的可贵。经历冷暖后,才明白真心的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