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凄凉的夜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陈   玲

  这些天,读完萧红的传记,接着又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一直都沉浸在书里,心情除了郁闷,更多的是悲愤。那么有才情,那么热爱生活的萧红,唯一的渴望就是能安安静静地写作,可是,饥饿、贫穷、病痛,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贯穿她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

  读着《呼兰河传》里她笔下的那些悲惨的人物,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的女人……深深地感受到,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这些人物被那个时代蹂躏的是肉体,而萧红,被蹂躏的却是全部,从内到外,赤裸裸地被蹂躏致死。而且,无论她怎么挣扎,怎么抗争,命运都不放过她。

  小团圆媳妇是我读到的最健康、最阳光的团圆媳妇,也是被打得最惨、死得最快、被折磨得最理直气壮的一个团圆媳妇。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她好,都是为了让她更像个团圆媳妇。她的婆婆,不分昼夜地打骂她,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是为了将她规矩成一个好人。拿了婆家五十吊大钱的大神,用烧满滚熟热水的大缸给鬼怪缠身的小团圆媳妇洗澡,尽管她被烫得逃命似地狂喊,也是为了把附在她体内的鬼魂驱逐出来。还有一旁围观看热闹的慈心人,每次小团圆媳妇被烫得晕过去,他们都会流下眼泪,因为他们觉得她死了。确实,他们的“觉得”没有错,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几天后就真的死了。

  像磨坊里的冯歪嘴子这等磨倌,天生就不应该有女人有孩子的,即便有了,所有的人都认为冯歪嘴子的孩子要么被冻死,要么被饿死,要么冯歪嘴子自己就得上吊。终于在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出生的那个早晨,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半空里一大群遮天蔽瓦的乌鸦吵着叫着为他的女人送殡。

  萧红在书中写到,“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悲情的萧红不也一样?似乎天生就不应该拥有安宁与幸福,即便死了,也是客死他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到这里,我的心尖一阵阵隐隐地痛,这种痛感从心尖一直蔓延到头顶。真不知当年萧红在写下这行字时,是否想到就在一个月后,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如她临终前的绝笔,“半生遭尽冷眼……身先死,不甘,不甘。”

  《呼兰河传》里,有一个伴随萧红整个童年生活的后花园。花园里满满的都是阳光,都是生的力量、生的自由。那里的一切都是活的,花啊、鸟啊、虫啊,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书上说死后的小团圆媳妇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白兔,隔三差五地到龙王庙旁的大桥下哭。真为小团圆媳妇感到惋惜,如果她生来就是一只白兔该多好,不到人世走一遭该多好。那么,她最终就不会是一只爱哭的白兔,应该是这后花园里一只爱蹦爱跳,想吃萝卜就吃萝卜,想吃白菜就吃白菜的快乐的白兔。就像那群为冯歪嘴子女人送殡的乌鸦,从远处飞来,从人们的头顶飞过,究竟要飞到什么地方去,没人能知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每次读完一本书,特别是一本好书,都会被带进书里,或悲、或喜、或悲喜之间。如当下,感受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寒冷,感受着一个在战火烽烟中颠沛流离的弱女子,对爱与温暖的追求,面对多舛命运的挣扎与抗争,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无奈,那样的不甘——“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举目远眺,窗外刚下了场雨。雨后的樟树叶湿漉漉的,在阳光下泛着轻盈的亮光,一阵微风吹过,淡淡草木清香沁人心脾……轻轻合上《呼兰河传》,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阳光味道,暖暖的,甜甜的,让人全身心地通透舒坦。我确定,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也将自己悲凉的心境,还有那个悲剧的时代,已经一并合上了。因为,窗外的阳光真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凄凉的夜
落尽芳华,方知真伪
“段”章取“议”
铁骨柔情 诗联如人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凄凉的夜 2018-04-04 2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