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者高价索赔
算不算敲诈勒索?
  去年9月2日,一男子在海口某超市花2.4元买到过期饼干,在执法人员对该超市责令整改的3个月后,该男子多次就此事投诉,最终“获赔”4000元。经调查发现,海口有52家超市均遇到类似事件,“索赔者”系同一男子,索赔金额大多从4000至7000元不等。今年3月5日,涉事男子唐某某因涉嫌敲诈勒索被警方刑事拘留。唐某某则称他索要赔偿的行为并没有违法,均是商家自愿协商赔偿的。

  1.知假购假,索赔者还通过反复向行政部门进行投诉,索赔金额累计高达数万元,其标准完全超过了法律范围,形成了事实上的过度维权现象。既造成了商家的权利受到损害,又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最后因涉嫌敲诈勒索而被刑拘,可谓得不偿失。

  此类索赔维权的手法类似职业打假人,让职业打假的问题再一次暴露在公众面前。以维权为名行敲诈之实,让职业打假完全背离了初衷和本意。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的行为除了趋利性,其他良好影响在社会效果上日益衰减。通常情况下,相当部分的职业打假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打假沦为假打,对商家的违法行为失去了震慑效果。

  ——评论员   堂吉伟德

  

  2.在高价索赔事件中,消费者一般都会以曝光、投诉等方式来“威胁”经营者,以此令商家妥协。消费者的这一方式是否属于胁迫恐吓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争议解决途径有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部门投诉、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此外,消费者求助于媒体本身并不违法,这种方式也不具备强制力,与敲诈勒索中的“胁迫”“恐吓”有着本质区别。如果商家真的认为索赔者的曝光行为侵犯了其商业信誉,完全可以其他罪名控告消费者,但这与敲诈勒索犯罪已是两回事。

  依法索赔是法治社会的一种正当权利,消费者对于商家而言本是弱者,消费者积极索赔、勇于索赔既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打击制裁侵权行为。单纯的高价索赔并不违法,往往也得不到相关民事的支持。如果索赔手段违法,那就依法制裁就是。

  ——评论员   金泽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消费者高价索赔 算不算敲诈勒索?
让环境信用评价 成为“环保身份证”
网红品牌要维权更要提升内涵
互助养老,怡然自乐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消费者高价索赔
算不算敲诈勒索?
2018-03-14 2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