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面十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央视打造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传统的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从三月三日起将于每周六晚八点播出
2018年03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中国诗歌
配上流行音乐唱出来
央视打造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传统的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从三月三日起将于每周六晚八点播出
  如果《国家宝藏》是让文物活起来,那么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则是让传统的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再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正月初一,撒贝宁担当主持人,节目在中国古诗词的古典背景中惊艳亮相,整个舞台高端大气上档次,庄严有范儿。正月初一到初三,《经典咏流传》联播3天,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诗词,为观众带来16首动人的经典之声。

  每位登台的嘉宾都会演唱一首跟中国诗词相关的歌曲,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经典传唱人。

  说起来,这次经典传唱人的阵容可谓强大,从明星到普通百姓,地域跨越两岸三地,各年龄阶段的都有,加上前三期节目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可以说是一股国民综艺节目的清流了。

  《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重新谱曲歌唱,打开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不朽记忆,让观众沉浸在诗歌的无穷意蕴里,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喝彩。

  据悉,3月3日起,《经典咏流传》将于每周六晚8点黄金时段继续播出,除了前3期重新复播,后面还有8期,总共11期。

  从古至今,诗歌一直触动着我们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创作出无数灿烂辉煌的诗篇,唐诗宋词更是古典文学的巅峰之冠,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亦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古典诗词大都有韵律节奏,既能吟诵,还可弹唱,很多经典诗词,在古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其实,就在如今的流行歌曲里,也不乏用古典诗词改编而成的作品,比如邓丽君《在水一方》改自《诗经》中的《蒹葭》,王菲《明月几时有》改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改自李煜的《虞美人》,《月满西楼》改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新鸳鸯蝴蝶梦》前段改自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源自古典诗词,却能够穿越千古,受到现代人的追捧,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将诗词唱出来,恰恰是回归了诗词本性——“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古人吟诵,不同于今天,虽然仍有研究与普及者不遗余力来推广从传统中继承来的“唱诗”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对于大众而言,以这样的方式去接近古诗词并不完全可行。

  那么,选用更符合时代潮流的音符与节奏,同时又能体现古诗词气质的演绎方式,才是这个时代的“新声”。

  这两年,文化类综艺节目一直很火,就诗词类而言,从“背下来”到“唱出来”,有创造性的演绎,节目在更新,受众的审美水准也在提高,也说明古诗词的价值从未远去,它焕发着立足当下的精神意味。

  2018年1月,《经典咏流传》的嘉宾之一康震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说,中国古典诗词一个最大的功能是,把你想要说的千言万语,都凝练在让你可以听懂却写不出来但又确实很有意境的句式当中。

  “等你的孩子长大了,要表达他对爱侣缠绵的情意时,如果只能说——我爱你,我恨你,我讨厌你!太单一了。所以,当他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时,我想每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都会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个有情意的人,也是有着丰厚内蕴的人。”

  经典传唱人从明星到普通百姓

  地域跨越两岸三地

  《经典咏流传》化诗为歌的作品,被加入了诸多新元素。

  《三字经》,王力宏以国际流行音乐方式演绎中国经典;《墨梅》,谭维维以流行唱法,又融入琵琶、古筝、戏曲等中国元素;《登鹳雀楼》,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中西合璧,还在歌词中加了许渊冲翻译的英文版本;《苔》,正是在袁枚原诗基础上,加入歌者置身当下的感悟……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方式,和诗以歌,找到与年轻人情绪共振的渠道。

  节目一开场,经典传唱人王俊凯以一曲轻松欢快的《明日歌》开了个好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朝钱福的诗通过这位少年之口唱出,旋律朗朗上口,这首洗脑神曲听上十遍基本没什么问题,铁定能拯救你的拖延症。加上机器人伴舞,实在太酷炫。 

  除了王俊凯这样的95后之外,王力宏、谭维维、沙宝亮、黄绮珊……这样的中青年流行歌手也踩着传统的韵律而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谭维维演唱的是元朝王冕的《墨梅》,以中国腔调吟唱出中国风骨,听罢,全身像过电一样,畅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王力宏抱着吉他,弹唱了一曲《三字经》,全场观众都忍不住随着节拍,跟着哼哼起这中国古典歌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由黄绮珊演绎,豪放又不失优美的歌声,当时就让弹幕飞起来了。

  汪明荃和罗家英这对夫妻作为经典传唱人,他们演绎了一曲改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源自宋代秦观的词,讲的是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金风玉露”后也被诠释成形容两个相爱的人,这何尝不是罗家英和汪明荃爱情的最好注脚呢。回头看看,这对伉俪在一起30年了,有21年都在谈恋爱,直到60岁才步入婚姻殿堂,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相敬如宾,彼此恩爱,正应了那句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描述的既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也让汪明荃、罗家英的爱情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诠释,古代爱情和现代爱情就像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

  而这,不过是中国诗词魅力的惊鸿一瞥。

  每一首中国诗词,背后都有着属于中国人的风骨,或金戈铁马,或酣畅淋漓,或缠绵悱恻,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撼动的根基。

  好比陈力演绎的《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所有人听到第一句的瞬间就感慨:歌声不老,它能穿越时光。 

  好比贵州山区的孩子和支教老师合唱的《苔》,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之后,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也让人记下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好比88岁的钢琴大师巫漪丽在屏幕另一边缓缓敲出的《梁祝》,配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词,可谓天衣无缝。虽然因为年龄关系大师的身躯佝偻了,双手布满皱纹,但丝毫不影响经典的魅力从琴键上流泻而出……

  任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中国经典所承载的精神和风骨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每当歌声响起,总有一瞬间让人热泪盈眶。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把中国诗歌 配上流行音乐唱出来
衡阳晚报版面十六A16把中国诗歌
配上流行音乐唱出来
2018-03-01 2 2018年03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