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屈红芳
本报讯 2月24日上午,在雁峰区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区首次一次性发放190万元大奖,奖励26家优秀企业和6名优秀企业家。其中,意在引导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奖”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以“亩均效益”为奖项,首开全省先河。
据悉,此次奖励项目分为7类,包括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奖、名企名家奖、原地倍增企业奖、“乡村振兴”优质企业奖等,获奖的不只有衡阳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还有不少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的小微企业。
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亩均效益”一马当先。该公司占地面积80 亩,2017年税收合计7229万元,税收亩产效益90万元/亩,居雁峰区首位,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记者了解到,作为衡阳市工业基地,雁峰区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50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约5亿元,增长39.33%,总量税占比调优为97.19%,提高4.6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但在雁峰区委书记周玉军看来,辖区内实体经济仍处在传统的“拼要素、拼资源、拼投入”瓶颈阶段,需要转向“靠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的现代化产业之路。
“亩产”在区域经济学中,叫做经济密度,它代表着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设立‘工业亩均效益奖’,以‘亩产论英雄’,就是通过这一政策的‘指挥棒’,引导和推动实体经济主体调结构、抓创新、重市场、降成本、增效益,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周玉军说。
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区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建立科技和信息交易平台、完善物流和通关系统、打通高端人才通道、给力各项政策支持等重要举措,为实体经济主体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雁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雁峰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子君给出了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区域经济要更具竞争力;第二,城乡环境要展现新面貌;第三,群众要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