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由林超贤执导拍摄,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海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在局势紧张的非洲,于恶劣环境之下执行撤侨任务,解救中国公民的故事。电影中展现多种世界级武器装备,将中国海军和特战部队拍得威武霸气、热血且惨烈。
看完电影后,应该有不少观众在震惊之余发出疑问,真实世界中,真有这么浩大的行动吗?这部电影为什么选中了林超贤来执导?创作幕后还有哪些故事?
要说《红海行动》,首先得先说说《湄公河行动》。
如果大家还记得2016年同样作为黑马杀出的年度电影《湄公河行动》,也就能明白为什么《红海行动》能杀出重围了——这两部片的导演都是林超贤。
为什么一定要提《湄公河行动》呢?因为,中国海军相关部门正是看到这部电影,才下决心找林超贤来拍《红海行动》。这部电影需要导演用震撼的镜头语言,准确表述出一个群像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主题,拍摄难度、场面调度都是《湄公河行动》的三至四倍。”在林超贤眼中,《湄公河行动》是一部披着主旋律外衣的“警匪片”,《红海行动》才是真正意义的战争类型片。
热血、惨烈、节奏紧张是战争片的特点,而要实现这些元素,呈现方式就需要更丰富与多元,参与《红海行动》拍摄的枪械、坦克、悍马、直升机悉数现身,054A型导弹护卫舰成为片中绝对的主角。空中调度、军舰搭景,这在林超贤20余年导演生涯中从未敢想。在他的印象中,在中国香港拍片,如果能调来200个警察全程配合,就已经是“超级风光”的了。
在网络中,军事迷们也早把片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研究了个透,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硬”,两个字“真实”。
而据片方透露,剧组在武器装备上的预算高达2亿元,为影片准备了四五十种真实枪械,3万多发子弹,直升机、坦克、悍马车等“大块头”也全部都是真实上阵。其中T-72型主战坦克和M-60型主战坦克更是吸睛,这两个大家伙长度近10米,拥有上千匹马力、数百公里续航自持力。而影片中最贵的“道具”莫过于造价高达14亿元的北海舰队编制内护卫舰。
导演因《湄公河行动》被海军看中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前往“伊维亚共和国”解救被困侨民,兵分两路进行救援;同时,恐怖分子首领正在密谋不法行动,“蛟龙突击队”必须阻止拦截的故事。“伊维亚共和国”这个地方是虚构的,但稍有了解的观众就会知道,影片反映的是也门撤侨事件。
2015年3月也门发生动乱,局势紧张,3月26日,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3月29日,中国战舰首次直接挂靠外国港口撤侨,3月30日571名中国公民全部被安全撤离。
一个可以印证的细节是,电影中对一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有过明确台词,称之为“临沂号”。而在真实的也门撤侨中,执行任务的正是“临沂号”。影片在正式公映前,曾为海军官兵进行了特别放映,一位蛟龙突击队员还为主演们的表现点赞,“可以想到演员付出了很多,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这部片子了解蛟龙突击队。”
值得一提的是,《红海行动》的军事顾问和军事指导,均是蛟龙突击队成员。
在《红海行动》之前,“蛟龙突击队”作为中国海军的一支海上特种作战力量,在普通观众中还是个神秘的名号。可看完电影以后,不少人都被这支队伍“燃”到了。其实,现实中的蛟龙突击队更是比电影里还铁血真汉子。电影中蛟龙突击队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表现令观众惊叹,而根据《解放军报》的报道,现实中的这支队伍甚至更加勇猛。
据报道,一名蛟龙突击队里的新兵不仅要经受严苛的体能训练,例如“一个月10余次武装越野”“冬天冰水浇一身,再扛圆木狂奔”之类。他们还要在一至两年内,“熟练掌握海、陆、空多达上百件武器装备的使用,学习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等本领”,以实现“一钻林、二上天、三下海”的目标。
其中,时任蛟龙突击队连长的支亚峰还在国外的学校里经历过生死考验,在激烈的枪声和令人窒息的催泪瓦斯烟雾中,被赶到海里泡海水、喝海水,他创造的水下憋气6分钟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如此“魔鬼训练”下来,参与营救图瓦卢籍OS35号货轮的龚凯峰时任蛟龙突击队排长,曾和战友们在距离海盗枪口不到一米的危急情况下,英勇突击,将海盗擒获。
看完电影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好像分辨不出哪个是一号、哪个是二号人物,它是一组士兵的群像。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2015年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的地面作战主力是大约50名“蛟龙突击队”特战队员。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这支公开报道很少出现的神秘部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这次却随着电影《红海行动》走进全国观众视野。
影片中被派遣执行救援任务的中国海军特战力量——“蛟龙突击队”,只有8名队员,众寡悬殊,对8名“蛟龙”来说,这场救援无疑是一场硬仗!特种作战“以8敌150,你们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吗?”队长杨锐霸气回答:“我们这8个人的任务,不是要解决那150个人,而是去营救那个必须去营救的中国人质!” 突击队一行8人,没有外援,靠着非常人能及的意志力,拼到最后,其悲壮,可想而知。
展现航母、舰载机的电影正在路上
不少看过电影的网友们说这部戏是用动作讲故事的戏,台词很少,很精炼。但编剧冯骥却不仅仅是想表达这些,“我们是想让观众们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有句话说得好: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其实这些年我们海军官兵在各个地方都默默付出奉献和牺牲了很多,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我们国家的人民。”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剧、电影《红海行动》编剧冯骥说道。
海政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电影《红海行动》出品人、总制片人唐静还透露:“我们也算是赶上了好时代。我们有储备,后面也会有很多更好的东西在准备着,包括观众都非常想看到的一些题材。比如说航母、舰载机等等,我们都是在准备、在储备着的。感谢这个时代!”
创作基础是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
真实的蛟龙突击队
一部没有主角光环的群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