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许多任务最重、就诊患者最多的岗位,往往由于历史和进人来源的原因,以女性居多。但是,女性过多,往往让这些岗位的医护人员更加辛苦、压力更大。这一现象并没有随着毕业生增加而得到缓解。比如这家医院本次招聘,3300多求职者报名,其中2000多都是女性。
医院是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适当调整相应岗位的性别比例,让患者及时就医,满足了实际需要。许多工作任务繁重的岗位上,本来就女性居多,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每次招聘都会让男女比例状况更加恶化。在性别比例恶化的艰苦岗位上,如果长期因女性休假问题造成人员严重不足,并不利于保护女性权益,最终更会让整个社会为此埋单。更何况,医院这样的特殊公共基础部门,涉及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幸福,理应有合理的政策,让行业保持正常高效运转。
——评论员 廖德凯
2.医院的很多岗位带有明显的特殊性,比如护士岗位格外需要细心与体贴,比较适合女性担任,但手术室护士需要搬动患者,男性又比较合适。因此,医院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大多到了手术室。此外,有些科室普遍存在性别单一的倾向,比如外科医生绝大多数是男性,妇儿科医生则以女性为主。
按岗招聘,使每个岗位都能招到合适的人,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如何设置岗位的招聘条件,就成为衡量招聘是否带有歧视性的关键。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做法是,对于被公认为不适合于这个岗位的人,可以设置排除性条款,比如专门负责色觉体检的岗位,当然不能招聘色弱甚至色盲,这不能被当成是歧视。再如,事业单位招聘有年龄限制,依法划定岗位入职年龄,也不能被认为存在年龄歧视。但是,对无法无据,也并非岗位必需,这样的限定条件就不应该设定,而是应该将岗位的特殊性告诉应聘者,由他们自己选择。
——评论员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