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一词很热,乡村游也确实很火。但综合来看,乡村游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乡村游之所以火热,是因为有国家政策支撑,各级政府都投入财力建景点、修道路等;也是因为身处繁华闹市的城里人,他们是想寻求乡村的宁静来放松紧张的心情之需要。可以肯定地说,乡村游这块“蛋糕” 将会愈做愈大。
这对乡村人们来说是好事,因此,要乘势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好乡村旅游事业,而目前最最要紧的就是务必配套做好吃、住、购三个方面,且无需坐等政府专项资金。如何解决吃?要去掉“高、大、上” 的思想,不能动辄山珍海味,不能照搬城里酒家的做法。而应该以家庭作坊式小饭店为宜,以当地的农产品为主打菜肴,确保绿色环保,便会受到游客的钟爱。至于住的问题,也不需要建宾馆,就让附近村民有剩余住房的,简单装修一下。其实,城里人挺喜欢住乡下农房的。但从治安和安全上讲,凡开设住所的农户应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备案,同时各住家也务必对所住游客进行身份登记。最后是购物的问题,也是乡村游经济的增长点。乡村干部和村民要明白,乡村游的客人其实不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都喜欢购买些当地的土特产或农产品回去。这就要求各景区的乡村不能贪大求全,要形成特色。这点还牵涉到景区乡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乡、村两级要引导好,村民们要顾全大局的积极参与,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出优质的特色产品走向市场。
笔者认为,乡村游这一块要是建好了景点、修好了道路和停车场,以及通水通电的话,其他配套问题则完全可以由乡村自行解决。说句实话,有些乡村景区游客寥寥,没有热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吃、住、购三个方面没有解决好。或者说根本就吃不上、住不下、购不到物,你说人家来游个什么啊?所以,希望乡村景区的乡村干部和村民要充分利用资源,才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