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举办的U23亚洲杯半决赛中,中国队受裁判“重点照顾”,负于卡塔尔出局,引发中国球迷生气而拒绝到现场观看,看台“空场”效应到最后一场。而在网络与微信上,中国球迷“成功空场”的效果,得到了多数叫好,支持决赛“空场”的“热情”与舆情让人担忧。
当然,中国观众的罢看“空场”的情感可以理解。中国队作为U23亚洲杯东道主,在小组赛被亚足联指派的裁判“偏哨”坑了,淘汰出局,中国队很受伤。连续十场“空场”,足以表达作为东道主观众的鲜明态度:中国队受到不公正待遇,球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是,先别为“空场”成功叫好。“空场”表面是中国观众精诚团结,本质却是观众面对遭受不公,被动和无奈讨要说法,群体性地泄怒、撒气。以“空场”施压亚足联,为自己叫屈喊冤,本身就是一种弱者的行为。坚持为“空场”叫好,把“空场”当胜利的想法,只能是一次关于中国足球“阿Q”式精神胜利法的“自慰”。空场不是胜利,也只是表明一次不成功赛事的结束。空场不会助力中国水平提高,不会给中国队带来一场胜利,一次出线。
因为,足球是脚踢出来的,用实力与胜利来说话的。“空场”的背后,映衬折射的是中国足球实力。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观众连续的“空场”,还表明了屡战屡败,低谷不振的中国队,但还是为不少球迷的喜爱、牵挂、支持。这就是中国足球和中国队复兴崛起的力量源泉,希望所在。但“空场”事件不能止步于观众态度表达,更需要的是面对“空场”进行深刻反思与行动。
进入新时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中国足球的努力方向。这次主场“空场”,应是一次关于振兴足球意志的唤醒,精神的焕发,斗志的昂扬。中国足球要丢掉自我感觉良好的虚幻,以战斗姿态,准备到球场上用实力回击。
“空场”之后,更迫切需要的是“满场”。学校、体育中心和社区足球场上踢球人的满场,那是足球基础人群的扩大,更是人才涌现的萌芽;联赛和各大比赛看台的满场,体现世界第一运动对球迷观众的吸引,是对足球的支持。运动场和看台上的满场,才是中国足球重新崛起的基础所在,复兴的希望所在。
面对对手的各种挑衅与刁难,中国体育的王者之师的中国乒乓球队是这样霸气打回去的:就是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上,用一场场胜利、一个个冠军、一回回包揽,让对手回家独自疗伤。这为中国足球树立了榜样:一定要成为强者,用胜利回击。
“空场”变“满场”之后,中国足球的实力才能满格,自信才能满腔,从比赛场上打出胜利,挣回“空场”失去的面子。须知:足球场上,面子是踢出来的,是靠胜利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