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衡阳经济活力
市政协委员许丰华建议:
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衡阳经济活力
■本报记者 李 娟
如何激发衡阳经济活力?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市政协委员许丰华另辟蹊径,抛出了“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独特观点。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首次发文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许丰华认为,企业的背后是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将城市人格化,成为创新创业精神的集聚地。这一点在深圳、杭州尤其明显,马化腾、马云及其企业就是城市的人格品牌,企业、企业家、城市的三位一体共同支撑了城市的神与骨。此外,内地胖东来的总部许昌,徐工集团的总部徐州,海底捞的总部简阳等,都显现出城市与人相互塑造的气质。
衡阳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许丰华建议:
一是全面营造“创新企业家+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清廉有为新官员”的新型政商关系。这个关系中,官员抽身让位,政府不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面解放思想,树立诚信、廉洁、高效、法制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二是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积极响应中央倡议,弘扬企业家精神,形成路径。鲜明提出“衡商”这一概念,引导本土民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塑造城市商业基因。
三是政府探索投贷联动、直投等创新型资金融通模式,以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助推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进一步培植企业发展的人才基数,鼓励人才在衡创业就业。
教育
大力开展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
市政协委员黄益国建议:
大力开展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
■本报记者 李 娟
农业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来源,但如今城市青少年纷纷埋头于课本和电子媒介,缺乏对农业基本知识及农业实践知识的了解和体验,更难体会到农业劳动和收获带来的乐趣,市政协委员黄益国因此建议,大力开展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
一是建设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等资源,以学习、体验、观光、休闲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农耕文化和自然科学的普及教育活动。现有的科研基地、成果展示基地、生产示范基地、成果展览馆、实验室等,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开展科普教育。
二是中小学开设农业科普教育课程。教育、科技部门可专门成立科普衔接机构,建立科普教育沟通协调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科普课堂,学习农业科普课程;市科协建立有关专家库,主动与教育部门、学校联系,结合农事季节与教学需求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完善适应新时代科普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如建设科普长廊、多媒体讲解室、农耕文化历史展览馆、农耕体验园,使农业科普课堂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