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连武 通讯员 周亚平
从分心散漫到上下同心,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从黄牌警告到好评如潮,几年时间里,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特别是在发挥执行联动机制方面,衡南县人民法院大力借助“本土因子”,逐渐走出了一条执行新路子。
强强联手让“老赖”无处遁形
“谭法官,被执行人李某某在衡东找到了……”正在办公室接待当事人的执行局法官谭子山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衡南县公安局传来的好消息。
十多天前,谭子山还在为找不到被执行人李某某发愁。2012年狮子组为打通对外联系的通道,村民们自筹12万余元修筑水泥马路,将工程承包给李某某。未曾想到的是,马路还没修,李某某便卷款潜逃。案件从判决到执行,李某某始终未曾出现,又找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村民们无法理解,便将矛头指向法院。
“不找到李某某,村民们不会轻易罢休,整个事情肯定难以解决,怎么办?”“在找人这方面,公安机关办法多,经验又丰富。”2009年,由衡南县委政法委牵头,衡南县建立了由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的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并专门出台文件,特别是在协助司法拘留方面,明确各联动单位由专人负责,开辟专门通道,确保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发挥作用。
谭子山迅速将相关的案件资料移送到衡南县公安局,公安机关及时启动临控措施,没想到仅过两个星期,被执行人李某某在衡东县落网。李某某出现后,案件经过调解圆满执结。事后了解,组里及时修筑了水泥路,村民出行十分方便。
为有效打击“老赖”,衡南县法院除注重发挥政法合力外,还积极借助外力,特别是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协助,执行了一批“硬骨头”案和陈年老案。据统计,2015年以来,通过发挥执行联动机制,各联动单位累计协助衡南县法院司法拘留121人次。
密织执行天网围剿“老赖”
“被告人胡某某犯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这是衡南县法院审理的首例拒执案件。
2012年,胡某某与罗某某因承包林地发生纠纷,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将胡某某所有的200头生猪进行查封,然而胡某某竟擅自将上述查封的财产进行处置,导致法院的生效裁判无法执行。衡南县法院经依法审理,认定被告人胡某某犯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犯罪行动,衡南县法院积极响应号召,报请县委政法委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联席会议,检察、公安等部门迅速作出配合,县委政法委由一名副书记牵头坐镇督导,县公安局从刑侦大队派出一个中队专项负责侦查拒执案件,县检察院明确由公诉科的骨干检察员专项负责拒执案件的审查起诉事宜。专项行动期间,衡南县法院向县公安局移送的5起拒执案件全部执结,其中刑事判决1件,执行和解3件,自动履行1件。
此外,为切实织密围剿“老赖”的执行法网,衡南县法院还根据农村地区的习俗分时段时节相继开展了“疾风行动”“百日会战”“凌晨执行”“周末执行”等专项行动,特别是利用务工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连续几年在春节、清明前后开展了集中执行行动,营造了执行高压态势,在全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评价。该院的执行案件质效也逐年提升,执行结案数从2015年727件增加到2016年的1184件,2017年前11个月执行结案数已超过1340件。
立体施压保持执行高压态势
“我怎么没法买火车票了?”“银行贷款也办不了了?”“法官,我还钱,请将我的名字从‘黑名单’中删除吧!”以前,“法院追老赖”上演一幕幕上天入地的“攻心记”,如今,“老赖找法院”一幕幕场景也是频频出现。
2017年8月,衡南县法院联合县法制办、金融办针对涉金融机构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开展曝光行动,不仅在电视报刊、自媒体网络平台,还在全县各乡镇广泛公布2批110名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诸多“老赖”通过各种渠道前来法院执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执行结案36件,执行金额超过1000万元。据统计,失信黑名单制度实施以来,衡南县法院累计将1120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除黑名单制度外,衡南县法院还规定所有执行案件立案后必须先经过“四查”程序,即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工商登记和房产信息等,为此早在2014年衡南县法院便率先在全市法院建成了查控室,明确由专人负责通过网络查控平台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进行全方位查控,执行办案周期平均缩短7天,执行质效显著提升。
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