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平安夜,你还会上街狂欢吗?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绝大多数市民表示“不会去”,觉得数十万人扎堆狂欢,除了追逐打闹,就是乱喷人造雪花、燃放鞭炮,既不理性,也不文明,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既然是过节,完全有更多好的选择,与亲人一起平安分享快乐时光,应是平安夜的本义。
【1】 平安夜“狂欢”,你会去吗?
“今年我不会再去解放大道过平安夜了,上次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糟糕和后怕。”想到即将到来的平安夜,南华大学大二学生全希连连摆手。
全希老家在湖南湘西,去年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衡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听说解放大道一带平安夜非常热闹,加之室友邀请,便一起去看看。“起初看到人潮涌动,人群汇聚到解放大道商圈,可以说蔚为壮观。”全希说。
进去后,她的体验开始发生变化,人群摩肩接踵,把解放大道挤得水泄不通,许多人胡乱喷射人造雪花,自己也多次中招。“我的新衣服完全变成了‘雪花衣’。”全希自嘲地说,随人流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一路上防不胜防,尤其是有些男青年追逐打闹,着实把她吓坏了,生怕发生踩踏事故。
她告诉记者,室友的手机在混乱中被扒了,白白损失2000块钱,害得她那几个月都格外省吃俭用。“回想起来,无序而粗俗的热闹,如果你身处其中,还有安全感可言吗?”全希说,她真心不想再过这样的平安夜了,也劝大伙不要去凑热闹。
【2】平安夜怎么过才有意义?
记者:如何看待商家炒作“洋节”和大众跟风的问题?
市民邹凯:商家炒作“洋节”,更多的是注重于销售“商机”。市民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被商家误导。今年平安夜正好是周末,平时工作忙,家里多是妻子照料,也辛苦了,我准备在家搞一顿饭,让妻子休息一下。
记者:平安夜准备怎么过?
市民刘敏:我准备陪女朋友去看电影,我想平安夜其中一个要义便是跟亲爱的人温馨相伴。
市民王聪:我老家是邵阳的,平时难得回家,这次打算回家看看父母。
记者:如何看待平安夜占道“狂欢”?
市民刘敏:以前去过一次,后来没有再去了。那时年少好奇,去了才发现索然无味,而且场面太混乱了。
记者:你看到的平安夜占道“狂欢”是个什么情形?
市民王聪:我没有参加过,但看过网络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图片,很多维护现场治安的工作人员都被喷满了人造雪花,这实在要不得。有的人现场追打、乱丢垃圾,完全不讲文明,更不注意安全。
市民赵启斌:上次和朋友去了一次,结果手机被小偷扒了,后悔不已。那样的“狂欢”太混乱了,劝大家尽量不要参与。
【3】专家解读:平安夜,平安过
对衡阳平安夜狂欢的现象,南华大学语言文学院副院长马汉钦认为,这是释放“感情”过度,如将平安夜当狂欢节去过,则隐患多多、问题多多,不文明多多,不宜提倡。
马汉钦说,节假日,很多时候是人们释放情绪的一个时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方面压力较大,到了节假日适当地释放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注意一个度,就会乐极生悲。”
每年平安夜狂欢,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其中的秩序和安全问题,为了确保平安,提前精心制定了应对方案,实行交通管制,出动数千警力为市民“护航”。尽管如此,由于参加狂欢的人员过多,不少事故终究防不胜防。此外,现场留下的垃圾比平时多出十来倍,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马汉钦说,过平安夜,本身并无对错之分,毕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有兼容并蓄之胸怀,但关键是要理解和遵从节日的内涵,而非任意而为,将所谓的狂欢建立在一个高“燃点”上,置他人和城市安危不顾。图好玩、图热闹,都必须是有所节制的,有节制才有安全和快乐,没有安全怎么过平安夜!没有文明,哪来节日的欢乐!
所以,即将到来的平安夜,我们有理由换一种过法——平安过。
马汉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