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
这是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
加注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海南航空787客机,于北京时间21日14:15从首都机场起飞。搭载了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经过11小时41分钟,于22日凌晨北京时间2:11,平稳降落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据中航油加油员说,这架飞机总共加了73.8吨航空煤油,其中40吨是生物航空煤油。这也是海航第二次喝“地沟油”,上一次是2015年3月,海航波音737装载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首航上海至北京。
机长孙剑锋表示,整个飞行过程非常平稳顺利。最大飞行高度已达到41000英尺。发动机状态良好。燃油状态良好。完全达到了这次验证飞行的目的。
减排大户:相当于一年植树3亿棵
生物航空煤油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等,甚至包括动物脂肪、餐桌上的废弃油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沟油”。
此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就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合而成的。
使用生物航煤,可以使飞机在保证原先飞行安全和效率下,有效减少碳排放量。
统计显示,1吨传统航煤燃烧后将排放3.2吨二氧化碳,我国目前的航煤消费量约3000万吨,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0%来计算,一年可减排约33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近3亿棵、近20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吉原介绍,民航要想在生产不断扩大的同时,又能达到减排的目标的话,生物燃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地沟油” 突破航空业发展瓶颈
在2014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在2020年碳减排40%-45%,其中民航业是减排的一个重点目标。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吉原表示,国际民航组织现在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碳中性增长。即2020年以后,虽然生产量还在增长,但是碳排放不再增长。所以说哪个国家发展速度快,哪个国家的压力必然就大。
生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以此循环,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35%以上,甚至超过50%。同时,还可以降低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可能性。
中国的生物航煤首次试水,是在2011年10月28日,国航波音747客机使用的源自麻风树小桐子的生物航煤,以50:50的比例与石油基航空燃料混合,首飞成功。
全球仅四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
我国是从2006年开始立项研制生物航煤,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从“地沟油”到生物柴油,需要酯化、醇解、负压脱醇、甘油分离等6大环节。再到生物航煤,是通过高温高压加氢裂解的方法,去掉油脂中的氧原子。与用石油基航煤在成分上没有本质差别。
使用“地沟油”制造的生物航煤,安全上没问题。但是,一般1吨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转化率为85%,生物柴油转化为生物航空煤油,转化率为40%左右。也就是说,3吨地沟油而且必须是不含水的油脂,最终只能转化出1吨的生物航空煤油。除了“地沟油”的收集成本高昂,依靠目前全新的转化技术,处理成本还很高。使用地沟油转化的生物航空煤油,目前价格是普通化石航空煤油的3倍。
目前,西方烹炸废弃油脂提炼生物燃料已进入商业化,但是中餐的“地沟油”收集还在探索中。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