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滴嗒……床头铃持续呼叫着,怎么显示屏没有显示床号?按下显示器开关,床头铃并没有安静,显示屏还是一片黑,家属的呼叫声开始此起彼伏……慌乱中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手机闹铃在作祟。值班室的同事看我一头汗,好奇地问我是否做了噩梦?哪有什么噩梦,不过是在梦里继续工作。自从天气转凉,冷热交替之际,儿科门诊就门庭若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值班室也成了我们临时的家。
起床洗漱,人是清醒了,可昨日劳累后的脖子还是处于酸胀状态,接班的路上听到嘈杂的声音越来越近,一进诊室,走廊人员暴满,医生办公室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我在门口能听到她已不是在问病史了,而是在喊病史,诊室的小朋友的哭声都能秒杀呼叫器的铃声,看这场景,今天这班估计又是一场恶战,肾上腺素的快速分泌似乎把颈部的神经瞬间拉紧了,所有不适瞬间消失,戴上口罩奔入护士站。
细致而快速的交接班后,我抓紧时间巡视病房、测体温,刚测到最后一个病床,就来了留观病人,我一路小跑铺床、宣教、备药,在医生下达医嘱的同时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比起刚到急诊科的时候的慌乱,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能够从容应对了。接下来就是为患儿挂水,第一个还算顺利,一针见血,第二个患儿几天来持续发烧呕吐并腹泻,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今天转诊过来,原本小孩的静脉就很难找,这种脱水后的体质,静脉不充盈,更难进针。此时不适与恐惧让小家伙又哭又闹又踢又叫,竭力挣扎者,我胸口被狠狠踢了两脚,家长心疼之下要求我必须一针到位,不能让孩子多受痛苦。倍感压力下,嘴里不停的安慰着小孩,左手固定小孩不停摇晃的头部,按摩额部希望那若隐若现的静脉能自告奋勇的站出来,按摩了十秒钟后,终于顺利进针。看着家长满意的面孔,我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气还没收,急救车就接来一个2岁的宝宝,因为高热导致惊厥,我把她带到了抢救室吸氧、心电监护,遵医嘱立即医嘱肌注鲁米娜0.8毫升,还没等接下来陆陆续续的医嘱下达,我自己在脑海里已迅速把抢救程序捋了一遍,思维清晰了,做起事来才不会乱,后面便是里里外外快速地奔跑,恨不得有四手四脚,汗水湿透也浑然不知。
忙碌只是对头脑和身体的考验,医疗行业的艰辛绝不只是专业和技术,心灵的呵护也不容忽视。就在我忙得快抽筋的时候,几个候诊的家属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一边催促一边责备,此刻我们虽然很委屈,但是换位思考,家属的焦急我们更能理解,小孩的安危我们更不能疏忽,安抚家属,及时诊治,还患儿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看到治疗室配好的药水即将清空时,我才发现晨曦也透过窗户映入诊室,从黑夜奋战到天亮,我也身心疲乏了,夜班真的好累。不过看着诊室里的孩子都得到了及时的诊治,安睡的小朋友均匀的呼吸声,我觉得我没有辜负“白衣天使”的称谓。
急诊科就是这样,忙的时候心情紧张,病患等的时间久点也会有情绪,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不断学会沟通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所有的科室人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治病救人!当我们与患儿及家属一起战胜病魔时,一切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儿科急诊,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