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让爱心得到褒扬”,志愿服务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同时,也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让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高贵的城市品质,指的是当更多人将志愿精神当作主动、自觉、自愿和常态行为,不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先进文化,传播到了千家万户,更让仁者爱人、守望相助、温暖信任、慈善悲悯、豁达阳光,以及“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传统美德,成为更多公民自觉的价值信仰、公共理念。让人际关系更为和谐,让公共精神更为高贵、高尚和高雅。
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内在的幸福与和谐。幸福与和谐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厚重的精神和价值的支撑。志愿精神成为了城市品格、公共气质:人与人之间多有微笑,少有猜忌;多有阳光品格,少有冷漠属性。每个人都能被温柔相待,就能拥有更多幸福感、存在感和成就感。这种幸福的发展、快乐的发展,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展。
在全球畅销130年而不衰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谈到,“真正伟大的品格具有超级影响力”、“堆积如山的大学问甚至比不过微弱的优良品性,”我们相信,当志愿者精神成为更多人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为城市精神增加了沉甸甸的美德的分量,累计叠加出更多的无形资产、强大的竞争力、超强的影响力。
谈到志愿精神的发展,总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那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志愿精神发展的特点:看似简单,做好实难,需要付出: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广大市民提供“菜单式”服务;积极倡导慈善发展、微公益发展;积极弘扬崇德敬勇的公共品格,积极扶持和嘉奖见义勇为者等等。一个城市有了这种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才能打下坚实的公共政策的根基。
《甜美的慈善事业:志愿组织的角色与运作》一书将国家比喻成一部四轮车,除志愿组织(非营利组织)之外,还包括政府、企业(营利组织)、家庭三个轮子,由此可见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需更多市民应该将志愿精神纳入自我精神规划,将敬畏仁爱、崇德向上、见贤思齐,当做常态化发展目标,为精神文明进程、志愿服务发展,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