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按“生活习惯”分宿舍也有弊
  →

  热点漫评

  付 彪

  坚持早睡早起的你已经打算躺下见周公,喜欢晚睡的舍友却一脸亢奋“起来嗨”。学生时代的你,多半遇到过生活习惯不一致的舍友。如果同一宿舍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夜猫子”或者都爱早起,那该有多好。这样美好的愿望对于南京大学2017级的部分本科生而言已经成为了现实。

  南大为什么在今年首推“宿舍匹配系统”?据南大学工处处长介绍,大学生宿舍矛盾主要是由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这样分配有利于“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确,近年来因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冲突而来的大学生同寝悲剧不少。相关研究表明,与随机分配的室友相处,个体会产生更多焦虑情绪,会使人更趋边缘化。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让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作息规律相似的同学同寝,或许能规避矛盾、减少冲突,防止酿成“同室操戈”的悲剧。这是有利的一面。

  不过,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皆大欢喜,但从学生长远来看,弊端也不少。毕业后走上社会,难免要和不同人接触,没有人可以选择只跟自己生活习惯、志趣相投的人打交道。如果人为将生活习惯相似的同学分在一起,尽管可以避免或减少矛盾,但也容易形成狭隘的小圈子。从小处来说,不利于整体团结;从长远来说,将来恐难以融入社会。君子和而不同,生活习惯、个性相似的人未必投缘,同在一个屋檐下,矛盾冲突也未必能避免。

  此外,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的确有一定稳定性,但也会发生变化。换言之,同一宿舍的同学现在“相投”,不意味着会一直“相投”。因此,“量身定制”也好,随机分配也罢,都不应一“分”了之,关键是引导大家如何与同学相处,并及时化解矛盾,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宿舍分配上采取更灵活多样的举措,让学生有更多更好选择的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老人带孙子累出抑郁症, 别不当回事
按“生活习惯”分宿舍也有弊
机器人法官断案,你放心吗?
用志愿精神锻造高贵的城市品质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按“生活习惯”分宿舍也有弊 2017-09-18 2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