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谁说的,来北京不去故宫、长城,就是未来过的。汉塞之远,我倒已经去过了,唯独没来故宫——那个梦中宫殿。
今日,我乘着车,在故宫门口停下。
打开车门,胶着的热气猛灌入怀,宛若被一只手掐住!
却也没有计谋将空气避御,只得顶着炎阳似火,随人流从南门入。
龟移至殿口,是一道匾额,却未好好临摹,便被推搡走了,心中正有不快,被一推着,便化为抱怨。
然而行至广场上,则空旷多了,撒蹦儿跑出人群,来到广场中心。
远远望去,“太和殿”的牌匾竖立在门檐之上,这几字金钩铁划,笔力坚挺,而又不失浑厚,感觉不是点几笔水墨,而是刻上一份敬畏。不由想到游龙,盘卧于斯,英气煞人,凡是游客,皆未有人敢造次。
脚步也随着这份敬畏放慢,目光尽是落在屋宇内,死死盯于雕龙宝座。
此时身边的风声小了,嘈杂稀了,人流模糊了,炎风无感了。
我不禁幻想康雍乾的威仪,在这殿内运筹军事、政治,大清国力一时风头无两。然而,闭锁起来,大清只是一个封建状态下的老弱之师。
就算是康雍乾再世,亦不可能挽救大清盛世梦,风流已随圆明园被洗劫得一干二净,只有故宫,紫禁城背负三百年的命运荷担。
细想来,故宫没有错。
封建统治者下的故宫,只不过是一个符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