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时值“八月的尾巴,九月的前奏”,有关“开学”的各类消息都会成为讨论热点。
今年亦不例外。
首先,教育部部长的开学寄语刷屏网络。“学习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谁也不要想不付出辛劳就能成才,辛苦并快乐着好于快乐并辛苦着。我提倡前者,就是辛苦并快乐着,从辛苦中产生的快乐,其乐无穷。快乐并辛苦着,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是麻醉剂。”如此接地气,却满溢着中肯之情、关怀之情,备受关注,情理中事。
其次,广西“最美孝女” 陈春林带着瘫痪的父亲前往武汉华中师大求学的新闻,再次感动万千读者。15岁起,陈春林就带着瘫痪的爸爸上学,因此,她2014年就成为了感动中国候选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如今,20岁的她已成为一名大学新生,依然是推着父亲来到了她的大学之城,开始人生的崭新篇章。面对这位“特殊”新生,华中师大则免费提供一室一厅宿舍。又是一则“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暖心新闻。这个夏天,无论是魏祥、陈春林的坚强和勤奋,还是清华大学、华中师大的情怀和境界,都让我们坚信着、感动着这个社会的暖与爱。
当然,新学期伊始,开心有趣的事也不少。9月1日,江苏常熟一位宝妈就在社交平台晒出儿子上幼儿园的装备:书包里装有葱(寓意聪明),苹果(平安),烤果(考试必过),菱角(伶俐可人)......加起来有五六斤。但小娃娃没嫌重,带到幼儿园分给小朋友吃了……于是乎,这位“背葱男孩”一夕爆红了。更惹得我们这些久违课堂“老小孩们”,纷纷忆起了年少开学时的捂脸趣事以及妈妈们的一片苦心。
事实上,有关“开学”的热点新闻还有太多太多。笔者看来,长期以来人们都不懈地关注于此,皆是因为新学期的“新”,它有着奇妙的力量——它孕育着求知生涯的重新起点、盛放着人生旅途的崭新可能!
吕梁准大学生靠工地干活攒学费 开学前一天还在坚持
回放:8月29日,山西吕梁兴县的一处工地上,身穿校服的武宾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地干着活。武宾今年高考考上了一本大学,但学费成为压在一家人心头的一块巨石。原来,武宾四岁那年,爸爸在打工时发生意外,丧失了劳动能力。从此,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了瘦弱的妈妈身上。收到通知书后,想着自己家里的情况,武宾便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一个月。8月30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了,家人劝他在家休息休息去上学。可他坚持在工地上干到开学的前一天,“这个家里缺的不仅是我的学费,还有爸爸的药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我多挣一分就为父母减少一分的负担。”武宾说。
微议
有人赞他懂事,主动帮家庭减轻负担;有人心疼他、可怜他,说因为家庭环境差,才会在这么热的天气干这么苦的活。
在笔者看来,夸这名准大学生“懂事”,自无异议;可如一味地对其投以“廉价”的关心,在口头上大呼其“可怜”,大可不必。他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对家庭有责任心、对父母有爱心,年纪轻轻就懂得了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往后的日子里,他会用自己的双手,绘就一幅精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相反,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巨婴族”“啃老族”,在离开了“保护”后的日子指不定才是“真可怜”。(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