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开了宇宙
“暗黑时代”
末期的神秘面纱
  我国科学家探测到一批8亿年宇宙年龄的星系

  揭开了宇宙

  “暗黑时代”

  末期的神秘面纱

  近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领衔的多国研究团队探测到一批宇宙年龄为8亿年的遥远星系,发现宇宙在该年龄段处于从混沌到光明的中间状态。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

  宇宙大爆炸后约30万年,整个宇宙一片漆黑,没有恒星、没有星系。随着第一代天体的形成,宇宙才逐渐被恒星和星系点亮。宇宙到底如何走出“暗黑时代”?人类对此展开了持续探索。

  研究发现,大爆炸后的宇宙,无数中性氢充斥其间。“暗黑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孕育。由第一代天体发射的紫外光辐射不停地电离着周围的中性氢,于是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段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科学家称之为宇宙再电离。

  宇宙再电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研究团队以搜寻遥远的莱曼阿尔法星系为切入点,揭开了宇宙“暗黑时代”末期的神秘面纱。

  郑振亚介绍,“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俊贤发起组织的一个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使用智利泛美天文台4米口径望远镜上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了宇宙“暗黑时代”的莱曼阿尔法星系。

  观测和研究表明,8亿年前,即宇宙在其当前年龄不到6%的时间段,宇宙中混沌的中性氢环境已经开始消散,一半中性氢被电离、另一半还处在电中性的状态,这说明,早期宇宙中很大比例的第一代天体都需要形成于宇宙年龄8亿年之前。

  这一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前沿发现,有助于人类系统揭开宇宙演化之谜。接下来,科学家将在更大尺度宇宙空间搜寻第一代天体,以了解其具体形成时间和过程。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揭开了宇宙 “暗黑时代” 末期的神秘面纱
神秘二趾型凶猛恐龙 1.7亿年前漫步伊朗大地
天文学家发现已知 体积最小恒星
智能手机碎屏竟可自愈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揭开了宇宙
“暗黑时代”
末期的神秘面纱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