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随笔
蒋 星
“妈妈,暑假我想上培训班补习数学,您给我去报名吧!”邻家的小孩乐乐小小年纪,成绩不但优秀,还懂事明理,体贴父母,街坊邻里也是人见人爱。
与之相应的是,回想笔者小时候读书,暑假几乎是以玩耍收场。那时的小学课程也没有开设英语,语文、数学教材与现在的小学相比确实容易些。有时,儿子题目不会做向笔者请教,竟一时半刻解答不出,儿子便免不了时不时“嘲笑”一下。
近日,笔者同乐乐爸爸去了暑假培训学校接乐乐。到了学校,看到很多家长都在静静等候孩子放学回家,有些还议论、交流起孩子的学习情况,话语中无不体现出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
放学铃一响,孩子们一涌而出。一位学生气冲冲地走出来,父母相继迎上,询问的话语还没说出来,小男孩将手中的书包朝着父母身上一扔,愤怒地说:“老师讲的太难了,我学不会,不学了。”“不学怎么行呢!将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父母告诫的话语显得很苍白,小男孩的表情也很难看。
对于家长的良苦用心,不少孩子却不怎么“领情”。有老师指出,“现在学生参加暑假辅导班很多都是家长的意愿,他们看到别人的孩子在补习,就想自己也不能落后,然后抱着这种心态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里。学生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笔者认为,上培训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盲目跟风,更不应该成为大人一厢情愿或相互攀比的工具。最好的方式还是要按照孩子真正的兴趣选择,让孩子以轻松的心情去体会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就让孩子愉快地度过假期,不必强求,不必跟风,让孩子主宰自己的学习,坐等云开,笑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