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伟
大凡读过《庄子》一书的读者,都绕不开这样一个话题:梦与觉。
庄子在其不少的篇章里,都论及了“梦”与“觉”。如在《齐物论》中,长梧子在讲述了丽姬悔泣的寓言后说道:“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这是一段说梦的名言,寓意十分深刻。
我们都清楚,虚幻的梦境与现实生活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但庄子在这里明白地告诉人们: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梦。“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意思是说,人在做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从而道出了身处其中的迷惑。“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此话中的“占”是揣测的意思,说梦中的情景并不是做梦前就能预知的,而人们身处梦中常常又喜欢猜测未来的梦境。只有梦醒时分,才知道此前也是在做梦。接下来,庄子借长梧子之言告诉人们:只有完全觉醒的人才能彻悟迷梦的真实意义,然而愚昧之人总是自以为醒悟,把什么事情都看透看明白了。笔者以为,“大觉方知大梦”意义深刻,实为至理名言。而“愚者自以为觉”的现象,自古以来就司空见惯。可以说,庄子的这句话,是对世人极好的警示。
庄子在《大宗师》一文中也就“梦”与“觉”有过以下的论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有所简矣……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这是孔子针对孟孙才居母丧“哭泣无涕”不戚不哀而对颜回说的话。当然,庄子说梦的启示远不止于此,或者还可以从当局者迷等方面去理解。但笔者以为,庄子说梦的主要意义是:梦境是臆想中的虚幻世界,身处梦中常常不知是梦,觉醒之后才能对梦有所认识。“大觉”方知原来是在“大梦”之中,彻底的清醒才会有对迷梦的彻底的认识。由此,我们再来看一看“庄周梦蝶”这个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蓫蓫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这就是很有名的庄子之梦。就“物化”而言,“庄周梦蝶”所表达的意义是,生命体只是处于本阶段形体和生存方式的“梦”中,此前此后的一切来去变化都无可“知”,自己对此生的感知、体验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其实是一种精神现象,所以梦境也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与人的意识、精神活动有微妙的关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无意识的延续。庄子多方位地对梦进行了阐释,在他看来,“梦”就是不同个体生命形式间的精神沟通的渠道。庄周梦蝶是一种“物化”,即生命在不同“物”之间转化延续。梦就是迷惑,而觉就是彻悟。从梦到觉,就是从迷惑到彻悟,这个过程与人的思维把握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