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猫远看是纯白色,近看却大有文章:白白的身体拖着一条黑尾巴,头顶两边点缀两个黑团,黑尾巴又夹杂些许白毛,肩膀和后腿各有一小团黑色;雄性,却又柔婉优雅。老子云: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猫以自己体态就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话,可谓身体力行也。因其白色,女儿唤它“牛奶”,我们因其体态胖乎乎的,唤它小胖子。
小胖子一进家来,就东张西望四处查看,充满了好奇,喵喵叫个不停似在提问。厨房、卫生间、卧室、窗台、床底、桌面,它无处不去。乃至衣柜门只要有条缝,它要用前爪扒开进去探视一番;厨柜门开着时,要前去嗅闻一阵。它最常见的姿势是坐在阳台上仰望苍穹的蓝天白云和飞过的小鸟,有时一望就是几十分钟,那呆萌、可爱的样子,叫我想到了哲学的起源:人类唯仰者信,唯信者仰,没有仰望星空的神秘,时空的永恒,就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没有哲学!无限深邃的时空叫人有太多的联想,有太多的好奇,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精神姿势!我等自誉为万物之灵,仰望天空的时间还不如一只猫,实感惭愧。
近来,家里买回一面立镜,放在阳台一角,刚放下,猫就转过来对着镜打量一番:里面怎么有同样的事物?正犹疑,我在后边笑,它回头一看,爬到底下看看,又转到镜侧看看,似有所悟,但又没悟,掉头走了!后来又多次有意识引导它到镜前探索“我是谁”的问题,它总是似懂非懂,似悟非悟,每次都有吃惊、犹疑、探究、走开的过程。研究表明,动物界有“自我”意识的只有大象、猩猩少数几种,猫没有“自我”意识。一如人类哲学一直在探究“我是谁”一样,探索了几千年,依旧没有答案:三岁小孩知道自己的名字,八十老翁未必明白自己是谁。不过,小胖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的庄子镜子情怀倒值得我等学习。
哲学只管提问,只是有探索的过程而没有答案的。有人形容哲学是一帮子穿黑衣服的人在黑夜的一间黑屋子里捉一只黑猫。其实,你一帮子穿白衣服的人在白天的白地里捉一只白猫也差不多,乐趣不在于是否捉住了猫,而是捉猫的过程就让你满足了:兴奋、运动、速度、反应、思考、变化、闪、转、腾、挪,哪一样不让你有所收益呢?过程即是目的,本身即是结果啊!
心思太复杂、太看重世间“有用”“无用”分别的人当不了哲学家,因为他没有遵循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简单。所谓内心愈丰盈,生活愈素简。哲学,就是“多中求一”的过程。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归于“一”,而这个“一”,又能派生万事万物,所谓“以一统多,多中含一”是也。小胖子之简单已有哲学范儿:简单到一辈子就穿一件白中杂黑的衣服,一辈子就吃一种食物(网上购的猫食,任何其他食物如鱼、水果等它都不吃),一辈子就讲(叫)那么几句“喵喵”话。买个乒乓球让它玩“捉老鼠”的游戏,它一玩就能玩好久,拿硬币在地板上转逗它玩,它也能玩上半天。梭罗曾仅带一把斧子就在瓦尔登湖畔搭建木屋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苏格拉底曾在古希腊街上看到琳琅满目的百货,说道:这些东西有多少是我不需要的啊!小胖子也可说,这世界要那么多东西干吗呢?
哲学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小胖子是女儿在广州上班时,在国外的女婿说她一个人不好玩,买了只咖啡猫陪她。这猫的身世只知是宠物店买的,它的父是谁,母是谁,乃至爷爷奶奶是谁,全都一无所知了。当然更远的远古,人类与猫或其它动植物是同一个起源,是同一个“一”发端的无疑。与小胖子如此有缘,说不定在多少亿年前亦曾相遇于某个“一”呢!只是这回的“缘”又要尽了。它去年12月进我家,6个月来一切皆好,只是换季时猫毛太多,先是粗毛遍地铺,后是绒毛满空飞。妻和我都觉得人猫混住不是长久之计。多次说服下,女儿因为要出国带不出境,决定把猫送给广州时的同室朋友。过两天它就要坐火车离衡了,它的归宿在哪,命运如何?想来好不令人惆怅!心里亦有十分不舍!与人类千古提问“我到哪里去”一样,打个领结,戴个帽子,如果再拄根手杖就是哲学博士范儿的小胖子,你可捉住了什么答案,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