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花,才能结善果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识,有的成家以后拒绝赡养父母,有的不但对父母言语粗鲁,而且在精神、肉体上伤害父母,让社会感到震惊和痛心。
据《郑州晚报》报道:现年八十八岁的王录珍老太,育有六儿两女。四十七年前,丈夫去世,是她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独自撑起这个家。可是待她老了,儿女们都不管她了,连看病的医药费都没人给。而且,老人房屋拆迁后的安置房、安置款都被三儿子霸占侵吞。老人没办法,只有将子女告上法庭,求赡养费、求探望、求陪伴、求有家可归。
没有想到,这样的事件竟然还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道德积淀深厚的我们国家,实在是可悲!《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心就是迎合父母的心思,让他们高兴;不违其志,就是顺着些,不违逆父母的愿望。可是,看到王录珍老太太的境况,实在是让人心寒!
陈毅元帅作为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位高至极,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还为母亲洗尿裤。他说:“我们做儿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现在回来看您,帮您洗几件衣服是很应该的。”从这些平常的小事和话语中,看到了儿子对母亲浓厚的爱。他的一片孝心,至今听来仍然令人感动、感慨!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翻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春秋时期有位叫郯子,他的父母染上了奇怪的眼疾,双目失明。郯子得到偏方,需要鹿乳才能治好父母的双眼,他便披着鹿皮,到深山鹿群中挤奶。猎人误以为他是鹿,正要举箭射时,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并给他指出一条近路。
凡此种种,都说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道教人感恩,教人报答。心存孝道的人,必能成活善的根苗,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征文来稿请发QQ350372218或805663481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