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发声
“山寨金牌月嫂”
何以大行其道?
在杭州市一个居民小区,聚集着十几家月嫂公司。他们不仅提供月嫂中介,也提供办证服务。记者交纳了650元,办理了一本金牌月嫂证,颁证机构为“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记者通过全国工商企业查询系统,和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网,都无法查询到这个所谓的“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中心”。在另一家机构,国际母婴健康保健协会,他们还在替其他发放月嫂证的机构招募代理商,如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而记者查询民政部网站,早在2016年5月,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就被民政部门确认为“山寨社团”。
1、“山寨金牌月嫂”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是供需矛盾使然。由于金牌月嫂供不应求,咋办?只能“萝卜快了不洗泥”,来个“速成”。有些月嫂服务机构看到有利可图,纷纷高薪聘请,可这些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自然会导致乱象丛生。二是利益驱动使然。有些月嫂培训机构毫无责任意识,“给钱就发证”,至于月嫂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他们根本不管,如此一来,导致了许多“山寨金牌月嫂”混迹于市,“速成”成了一些月嫂培训机构的不二法器,令人防不胜防。三是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目前“山寨金牌月嫂”招摇过市,大行其道,而这些人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就直接导致了鱼龙混杂。
——评论员 李红军
2、当前,随着二孩家庭不断增多,月嫂服务成了一种刚需。但拿着买来的母婴护理师证,打着“金牌月嫂”的旗号,索要高价,而实际上连基本的母婴生活护理常识都不懂,甚至连热奶器都不会用,这与假冒伪劣没有本质区别。“3·15”打假,理应对服务领域的“假货”加大打击力度。
月嫂市场亟待走出监管真空状态。对一个需求旺盛、潜力无限的新兴行业来说,只要监管缺位,必然导致混乱。行业协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介入,但首先要弄明白职能部门是谁,即先解决“谁来管”,然后才是“怎么管”。在种种乱象的倒逼作用下,目前已到了“不得不管”的程度。
——评论员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