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相辣评
3月6日,政协文艺界别小组在讨论文化产业发展时,就影视剧制作和娱乐界中的“小鲜肉”等乱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著名演员宋丹丹列举了 “小鲜肉”拍戏时攀比化妆师和助理人数的现象。她狠狠地批了一顿“小鲜肉”,一夜成名,不会演戏也不会做人,进而发出“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可谁来真正引领我们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的担忧。 导演高满堂也谈到现在的“小鲜肉”缺乏敬业精神,对“‘小鲜肉’把青春如此挥霍,无价的挥霍,我们觉得心疼。”
“小鲜肉”是个新词,用于形容男艺人,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近几年,“小鲜肉”以青春颜值、清新阳光、活力健康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喜爱追捧,在娱乐圈、银屏上以迅猛之势霸屏风行。“小鲜肉”流行当道,“无鲜肉不综艺,有鲜肉方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眼下,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小鲜肉”无处不在。
如果说宋丹丹、濮存昕、李雪健等中老艺术家靠的是里子吃饭,那么很多“鲜肉”更多靠的就是面子吃饭。“小鲜肉”在竖子成名、短期暴富之后,也因文化底子浅薄、德艺修养欠缺而暴露许多不足。有媒体披露有“鲜肉”在影视剧制作中,只负责拍摄几个面部特写的“表情包小鲜肉演员”,大量使用替身。演员不背台词,导致后期制作“抠像”产业链。更早有报道严肃批评其缺点:如“不背台词,迟到早退,耍大牌,轧戏”,“拍戏用替身,表情包演员泛滥,不敬业现状”;“演员手拿天价片酬,制作方经费不足,作品粗制滥造”等等。虽有鲜花掌声、粉丝拥趸,却是有颜值无修养,有面孔无内涵,“小鲜肉”没有打好文化修养、德艺修养从演从艺基础,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为新的“鲜肉”所取代。如此看来,宋丹丹、高满堂等文化界艺术家关于“小鲜肉”的发声批评与担忧就在于此。
也就在3月6日,青年演员胡歌暂停在国内拍戏,启程前往美国修习,7月到美国纽约大学修读电影导演课程。胡歌以《仙剑奇侠传》《伪装者》《琅琊榜》和上春晚等作品演出,成为当下风头最盛最红的“小鲜肉”。作为新一代“鲜肉”的代表,胡歌并没有停下充实自我的脚步,在最盛最红的时候,乘红而学,出国学习深造,静心扩容充电,这为“小鲜肉”不成昨日烟云,延长“鲜肉”保鲜期确立了榜样和标杆。
政协会上,宋丹丹回忆,她20岁考入北京人艺,有老师手把手教“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老师苏民曾送给她一把扇子,上面写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严肃认真告诉年轻艺人:加强学习,修艺养德,通过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专业训练,努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提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才是从事演艺的根本。学习做人与从艺并重,先做人而后演戏才是正道。唯有如此,“小鲜肉”才能延长保鲜期、保质期,他们的舞台角色才会有生命,发展才会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