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太仰
本报讯 “穿云破雨龙下海,红硝滚滚龙腾云。祝福衡南万事兴,祝愿祖国万年春。”随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衡南七巧龙》飞腾的步履,“我们的节日——金鸡报春晓”衡南县文化馆2017迎新春非遗年俗文化惠民展演活动在云集镇文化广场上隆重举行。县城居民、打工还乡的农民、过往的商旅游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共享一道年俗文化盛宴。
南乡的“脸子”,北乡的“洞”(大小盘洞),西乡的“花鼓”搬不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紫映率弟子深情奉献《衡南渔鼓》;嗓音洪亮的88岁老艺人李太阶将市级项目《衡南莲花落》表演得惟妙惟肖;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打钱鞭》声声悦耳……
非遗表演激情似火,非遗展出也是如火如荼,广场上展出了“泉湖二月八”“刘伟南剪纸”“汪宾芳版画”“渔溪王氏春冬祭祀儒家礼仪”,同时将溪川口竹篾、栗江豆油、衡南烧饼、冠市红豆腐等多种非遗绿色产品,分送给百姓群众欣赏、品尝,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