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6日发布消息称,人社部近日印发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改革方案指出,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原总量的70%以上。
改革方案提出,继续加强后续清理工作,对剩余的18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外,要进一步研究清理取消。
对已经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要确保清理到位,防止反弹或变相恢复;对督查发现、媒体反映、群众举报的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业准入证、上岗证等,一律取消;对虽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的行业准入证、上岗证等,提请修订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或进行优化整合。
同时,严格落实“考培分离”“鉴培分离”,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严格证书发放管理。严肃查处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寻租等行为,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16日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已削减7成职业资格许可
问:请介绍一下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我国自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在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设置过多过滥、证出多门、考培不分、鉴培不分、监管不力、法律法规和技术体系滞后等突出问题。
2013年以来,国务院将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作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4年以来,报请国务院同意,先后分7批取消了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原总量的70%以上,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创业创新。
为了进一步做好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工作,根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安排,我们制定了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审定,并以人社部名义印发。
问:改革方案明确了哪些主要改革任务?
答:改革方案提出6项主要改革任务,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工作有3项:一是做好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的后续处理和督查落实工作;二是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三是全面清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行业准入证、上岗证等。
下一步启动开展的改革任务也有3项:一是强化对职业资格设置实施的监管服务;二是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并做好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三是加强国家职业资格法治建设。
部分职业资格取消前取得的证书依然有效
问: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后,如何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价?
答:一是对已经发布鉴定考试公告或已受理鉴定考试报名的,根据考生意愿,或继续做好鉴定考试工作,或退费;二是对已组织完成鉴定考试的,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等后续工作;三是对按“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招生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兑现招生条件,使学生毕业时按规定取得“双证书”;四是对取消前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作为水平能力的证明。
取消职业资格并不是取消职业岗位和标准要求,而是改由企业、行业组织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进行管理,自主实施评价,政府部门仍将加强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的制定工作。
大量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取消后,意味着大量技能人才评价将不再采取职业资格评价方式,为此我们正抓紧研究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并做好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定不同职业技能等级享受相应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创业等补贴政策,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据新华社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