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标识中
应避免“金装”等字眼
记者16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16年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5.7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说,“金装”“银装”等字眼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名称上是不合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标签标识不应误导消费者。
饮料豆制品等抽检合格率逐年升高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6年的抽检情况看,调味品、饮料、水果制品、蛋制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9类的抽检合格率逐年升高。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种和指标,如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蛋制品中的苏丹红等,3年抽检样品均全部合格;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水果干制品中的菌落总数、餐饮自制发酵面制品中的甜蜜素等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6年抽检中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重金属等元素污染,生物毒素污染,检出非食用物质等。
婴幼儿奶粉标识中应避免“金装”等字眼
张靖在当天举行的食药监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说,从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标签标识来看,有不规范的地方,包括夸大宣传、声称具有益智功能等问题。
张靖指出,食药监总局正在制定标签标识管理办法,同时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标签标识作出专门规定,采取措施严加监管,“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满足消费者的选择权”。
据了解,2016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共抽检2532批次,有22批次被检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率0.9%,和2015年相比不合格率降低了0.2%。此外,2016年共抽检乳制品3318批次,不合格15批次,合格率达到99.5%。
张靖表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食药监总局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产品出厂到销售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并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