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热点发声

  或明或暗的科室“承包”早该整治

  陈某伙同他人承包了北京圣丰中医医院中医科,并组织医托在儿童医院等招揽外地患者看病,由无业人员冒充医生、开具假冒特效药,骗取40名患者医药费共计21万余元。记者昨天获悉,西城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年1个月,罚金2000元。(据《京华时报》8月23日)

  医托行骗之所以

  能够得逞,的确很大

  程度上缘于科室承包之后的乱象。从这起医托行骗案来看,医院科室承包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帮凶。既然医托行骗并没有只是头痛医头的打击医托,背后的科室承包者也因此而获刑,科室承包“皮之不存”,医托骗局“毛将焉附”,的确有望斩草除根。

  不过,假如认为科室承包者获刑,医托骗局便无处寄生,的确也有些过于乐观。简单的将科室承包视作乱象之源,也未必公允。事实上,“承包”这事儿,并非携带天生原罪。一方面,这意味着资源有望盘活并最大化其效益,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承包机制也有望延揽最合适的管理和运营人才。医院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样需要有良好的运营机制,以保障其高效有序的运作。

  ——评论员   武洁 

  

  被承包出去的医疗科室,是不是还能遵从起码的医疗服务标准和原则?会不会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不合格器材?又会不会为了扩大赢利,而在收费上巧立名目或是对患者实施过度诊疗?科室承包背后的医疗乱象其实远不止于医托骗局。 

  而现实中,除了名义上存在对外承包的契约和协议,医院科室被“内部人”承包的现象其实同样相当普遍,甚至一定程度上有潜规则化的趋势。例如,医院为每个科室分配工作量和营业额,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科室承包”。

  ——评论员  刘金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为硬起来的衡阳规划点个赞
少女因诈骗电话死亡 谁该负责?
真相“跑”赢谣言要善打“组合拳”
十万摘镜基金全城发放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 2016-08-26 2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