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观赛·(12)
周卫国
奥运赛场上,国球乒乓球的单打比赛,已进行完四分之一决赛,男子的马龙、张继科与女子的李晓霞、丁宁均顺利战胜各自对手,进入半决赛。但这个之外有一则短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53岁的卢森堡选手倪夏莲一度以20领先,最终负于新加坡选手冯天薇,止步于16强。
对于熟悉中国乒乓球历史的人来说,倪夏莲可是当年中国女乒的当家女将。倪夏莲在1983年第37届东京世锦赛上夺得女团冠军,又与郭跃华搭档获得混双金牌。之后,倪夏莲退役,前往欧洲卢森堡定居。再后,重出江湖,获得欧洲女子单打冠军,先后参加了2000年到2016年四次奥运会。倪夏莲说:“我很热爱乒乓球……我享受比赛,向大家展现乒乓球的魅力是很美好的事情”。她对乒乓球的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又在里约奥运会续写不老传奇。
热爱,是观察奥运的一个热词。热爱既是选手征战里约的情怀,更是很多选手共同的特质。“表情包”傅园慧说:我不会离开泳池,除非我死在里面。夺得“五金”的吴敏霞说:我爱跳水,才坚持到现在。“妈妈”选手杜丽说:我爱射击,才选择了复出。41岁的“体操奶奶”丘索维金娜说:热爱使我体操生涯第七次出战奥运会。
奥运走过了一百二十年,热爱作为奥运中所包含的最伟大、最崇高、最永恒的情怀,最根本、最朴实、最真挚的理由,使无数的体育人、代代的运动员紧紧相随,一生相伴。热爱激励着、陪伴着他们,沿着奥林匹克圣火的光芒,追逐着奥林匹克的梦想,由此融入奥运,成为奥运的一部分。
因为热爱,所以启程。热爱它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逻辑,更不是一种教。热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种简单干净的情怀,是一种内心追求的认同。热爱对体育由衷的投入,使得参与体育,参与运动具有激情,努力付出。体育竞争,比拼的不仅是天赋、勤奋、投入、积极性等,还有热爱的程度。能够一心热爱,本身就是天赋的体现,动力的所在。
因为热爱,坚持前行。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一遍一遍的失败,一次一次的重复,它对肉体与心灵、身体与意志,是双重的考验与折磨。参赛的过程并非总是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伤病的痛,总有失败的憾,总有放弃的恨。因为热爱,忍受痛苦,经受折磨,选择坚守,不断进步。
因为热爱,享受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带来的愉悦、荣耀与责任会消退,光环会退却,胜负与成败,成绩与奖牌都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在这里,我运动、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热爱,成为传奇。当“奶奶”运动员、“妈妈”运动员、高龄运动员走上赛场,展现风采时,奥运理想、奥运精神、奥运故事、奥运历史就在他们中传承,成为奥运历史画卷中的一节、一点、一部分、一篇章,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与标。追随的梦想,超越的目标,他们本身也成为传奇奥运的奥运传奇。
我曾经问过一位跑马拉松的朋友:怎样能坚持跑过四十二公里的距离?他睁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用‘坚持’,而不是‘热爱’?”在他眼里,只有而且只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绝不是所谓的凭借毅力和勇气,使他坚持到达马拉松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