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谢小青
“白沙洲工业园301菜场旁有人受伤,请快来急救!”6月30日早上8点11分,新开通的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前台管理员立刻下发指令给距离最近的市中心医院。
8点14分,救护车出发。8点31分,救护车呼啸而来,快速抵达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从120接到呼救到救护车赶到现场,整个过程只用了20分钟。
6月29日开始,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平台开通运行,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对接,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也明显提高了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拨打120,可就近、自愿选择急救医院
在病人遭遇致命危机的情况下,急救的时间、措施以及急救的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衡阳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挂靠在市中心医院,而市内各大医院都有各自的120急救电话,既不利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调度,又不利于患者的紧急救治。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实现12345、110、120有效对接。
昨日,记者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看到,墙壁上高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更新电话总数、呼救次数、派车次数、待命车数以及每个医院出车次数。每一位前台管理员都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忙碌着,屋内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和敲打键盘记录的声音。
据了解,前台管理员在受理市民120急救电话后,按照“就近、就急、专科、自愿”的原则派车。
<<专业人员接电话,救护车搭载智能设备
医院是否接到指令、救护车是否到达目的地,通过平台便可一目了然。每台救护车都配有平板电脑,当救护车出发后,车上人员点击一下,平台便显示“驶向现场”。
车上医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有针对性地和病患家属沟通,判断病情,并给出最佳的应急办法,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
每辆救护车有两个摄像头,120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看到救护车行驶情况和车内救护情况,并能通过GPS确定救护车行驶路线。如果出车过程中,患者家属再次拨打120催促,工作人员可以告诉患者家属救护车的位置和动态,让患者和家属更放心。
据市电子政务办纪检组长、驻12345政府服务热线负责人金长河介绍,120急救指挥中心设有独立坐席5个,前期开了3个坐席,共配备了9名具有医学知识的前台管理员,还有后台管理人员3名,可全天24小时接听来电。
<<首批8家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解放军169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共8家医院作为首批纳入院前急救网络的网络医院,每个网络医院内建立一个急救分站。
按照规定,急救分站实行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确保值班急救车和车载设备状况良好,接到派单后, 8公里内15分钟必须达到(遇到堵车等特殊情况除外)。
据了解,8家医院总共配备了40辆救护车,每台车外观颜色及LOGO都进行统一,所有救护车辆上的电子地图、GPS定位、电子对讲传呼、视频监控、救援设备、行车记录仪、报警装置以及互联网设备等全部安装调试到位。
120急救指挥中心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每台救护车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监控看到8家接诊医院的急救值班室和车辆停放情况。8家接诊医院也可以实时监控各自的救护车,并能进行实时的调度指挥。
金长河透露,120急救指挥中心后台还拥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对患者资料、录音和视频影像等资料可长期保存,为今后建立完善的急救工作电子档案数据库打好了基础。
<<所有救护车统一收费、统一考核
根据安排,市电子政务办负责120急救指挥中心软硬件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及前台管理员的日常培训及话务管理、考评工作。市卫计委负责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运行管理、协调指挥等具体工作。
由市卫计委和电子政务办联名起草的《衡阳市城区院前急救管理办法(试行)》也即将公布,对城区院前急救管理、城区120救护车、城区院前急救设备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奖惩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各医院救护车收费标准不一,老百姓对此也有不少反映。市卫计委医政科科长钟杰告诉记者,今后将统一市区救护车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