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生成
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把秘书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描写得十分形象。
廖文基身处文字工作岗位,从一名在乡镇工作的选调生,成长为市委办综合调研室主任,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把先进和优秀作为自觉的追求。无论身在基层还是机关,廖文基始终做到尽力工作、尽心服务、尽情奉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连续5年的年度考核评为优秀,并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
干得好,才能答得好
2006年7月,廖文基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分配到衡阳县井头镇工作。从小在城市长大,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农村工作,对23岁的廖文基来说是一次巨大考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虽然经历过无数考试,但他明白这次考试不一样,必须干得好才能答得好。
为尽快融入基层,廖文基下决心不当“走读”干部,吃住在乡镇,白天进村入户,从乡音乡情学起,实地了解群众所需所难所盼;晚上挑灯夜战,补习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政策。与此同时,他经常主动请缨,跟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丢掉“学生腔”,做个“泥腿子”;工作联系全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常常骑着摩托车穿行在井头的大山里,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乡镇和联系的每一个村组;组织了乡镇首次农民文艺会和运动会,唱响新农村建设主旋律,得到省市媒体的报道。
三年下来,廖文基逐渐成长为乡镇工作的熟手,先后担任了乡镇组织干事、党政办副主任和片区副书记,出色地完成了抗冰救灾、筹款修路、“两委”换届等中心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基层工作答卷。
把先进和优秀作为自觉的追求
2009年,廖文基通过公开遴选,进入市委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综合调研室副主任科员、副主任、主任。
文字材料工作是机关里最苦闷、最磨练人的岗位,清贫、辛苦、寂寞,常常需要“冷窗枯坐苦冥想、青灯一盏伴天明”。他在文字材料工作岗位一干就是7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从不讲价钱、不提困难,始终把先进和优秀作为自觉的追求,为市委决策做好参谋服务。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建党90周年、建市70周年、人大成立60周年、湘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材料筹备,以文辅政得到市委和市委办领导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廖文基负责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送重要情况,与新华社建立通讯联络机制,一批文稿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发稿数量在全省市州中稳居前列。而在审核把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报送市委的重要文稿、上报市委常委会审议的文件以及重大会议发言材料上,他更是基本做到了“文经其手无差错”。
是党员,就要过好组织生活
参加工作以来,廖文基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认真过好组织生活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认真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撰写学习笔记10余万字;认真参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严、实要求体现到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由于表现出色,廖文基今年被选为市委办直属机关党委一支部书记,他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党章学习讲座》《怎样做合格党员》,按照“工作走在机关支部前列、党员成为机关模范和表率”的目标,扎实开展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拓展线上线下“两个阵地”, 延伸党性教育“三所课堂”, 用好自学讲课“两种形式”, 建立支部学习微信公众号,由支部党员轮流负责,每周推送一个学习专题,及时发布中央、省委、市委的重要言论和“两学一做”学习安排,学习成效得到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的充分肯定。
党员名片
职务:市委办综合调研室主任
党龄:2004年5月入党,党龄12年
荣誉:2016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年度考核为优秀,4次被评为市委办“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市委办“优秀共产党员”
心语:市委要求机关党员做到的,我们要坚决做到;市委要求全市基层党员做到的,我们要带头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