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29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琥珀中的古鸟类标本,这是人类首次有机会一睹恐龙时代古鸟类的真实面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领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
“当我们在琥珀里发现白垩纪的鸟类——兽脚类恐龙的后裔时,真是太激动了。”邢立达说,此前人们对白垩纪鸟类的了解仅限于化石,而琥珀中保存的标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让我们看到这种已灭绝的有齿鸟类最鲜活的样本。
据介绍,此次的标本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距今约9900万年,包括了两个鸟类的翅膀和部分软组织。科学家将其分别称之为“天使之翼”与“罗斯”标本。
瑞安·麦凯勒介绍说,两件标本非常小,“天使”之翼展开后为18毫米,而“罗斯”只有12毫米,这极小的尺寸、骨骼的发育情况、各指的比例,都表明标本为早熟性的幼鸟。
“标本虽小,但极为难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其体长只有3.5厘米。”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评价说,“标本表明反鸟类似乎已具有现生鸟类的大部分羽毛类型,在羽毛的排列方式、颜色和微结构上都非常相似。”
邢立达透露,研究团队还获取了一批琥珀中脊椎动物的标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也许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多样化的东南亚白垩纪中期脊椎动物群。”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