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十诗人电影公司”成立的消息传出。以“拍不一样的电影”为口号,著名诗人翟永明、韩冬、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组成核心创作团队进军电影界,引起了多方关注。
曾经,演员、编剧转型做导演、拍电影的“工种变动”引发热烈讨论,虽然也存在一定的业务门槛限制,但毕竟是电影产业链内部的事儿,随着产业发展,如今已不新鲜。后来,作家、媒体人改行拍电影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诗人拍电影,这样的“跨界”仍然不太符合人们的习惯性预期:阳春白雪的诗歌,应该如何跟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的电影行业融合?
对于诗人拍电影的结果,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地预设。只是,“十诗人电影公司”的核心成员都是颇有成就的名诗人,人们对他们寄予更多期待。最主要的期待,便是能否为中国电影带来久违的诗意。而有诗意的电影是否能为当前资本气息浓烈的电影市场所容纳?想想有所坚持的电影——《百鸟朝凤》通过一跪方才换来票房的逆转,有诗意的电影、有气质的电影的未来,是步履蹒跚还是步稳致远,还得看观众和市场能否给予更多包容,电影人能否拿出更多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