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剑君诗集》有感
■吴黎艳
人的一生,最大的快乐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热爱,生命变得充满活力;因为喜欢,一切都是醉人的春天。剑君便是这样的。他爱好诗,闲暇习诗,经常用醇厚善良之笔赋予诗生命与美好。读《剑君诗集》,有如饮甘泉,触动心灵。
最初知道“剑君”这个名字,是在报纸上看到他的诗歌《中秋节,我想起母亲》。浅斟低吟中给我留下的是一种沉静,是一种大爱,一种思索与感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欲壑难填,而剑君却以温暖实在的笔调诉说思念,用心感恩。“那时/她的青春是浪花/在我眼里/一片波澜壮阔……她以种子的形式/埋进土里/却一直没有发芽……”每逢佳节倍思亲。多想时光能倒流,我们能回到父母在身旁的儿时,沉溺于他们的呵护。可惜,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甚至终有那么一天,他们只能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面。剑君用自己的遗憾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最伤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弥补。就像剑君的父亲母亲,多想,他们还在身边;可惜,他们已不在身边!
以后,剑君的诗读多了,就发现剑君的诗,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能在读者心里掀起一丝波澜。《故乡,远不远近更近》:“离人远/离心近/年轻时/天天向往从这里走出/年老后/时时向往再回来这里/走出/修父亲的长城/回来/守母亲的故宫/一根线牵着/故乡/远不远/近更近……”年少时,我们很多人努力向外走;年老后,我们不少人又最希望“落叶归根”,多么切合实际的文词,多么触动人心的话语。对此,身处异乡的我深有感触,离故乡越远越久,心里就越发惦念。“炊烟/是一缕飘渺的乡愁”,看到炊烟想起故乡,炊烟就是乡愁,乡愁就是那袅袅炊烟,剑君这种真切、朴素、平和的写作方式,不大惊小怪,不故作高深;读之如清风拂面,思之又像溪流淙淙。都说读一个人的文字,能感到这个人的呼吸、语气甚至神态气质,那时,我虽未与剑君谋面,却在心里佩服他。
如今,与剑君认识多年,他经常将自己所见所闻中的美好和温馨洒满人生旅途。欣赏剑君充满“诗情画意”的《天山印象》“鹰像一个补丁,云朵和羊群在另一个天地行”,那里有令风望而却步的胡杨,火一样颜色的红山,在雪水里醉生梦死的石头……处处让人叹为观止;水声、风声、鸟声结伴飞去又是另一种悠然自得。剑君笔下的《吐鲁番是一串葡萄》,那是带着有颜色的酸甜;《草原是内蒙古的一只手》,那手的“掌纹”虽乱却清晰,却有引人入胜的辽阔;《信天游是黄河的声音》,是我们中国人向世界掏心窝子的声音;《梨花是春天的翅膀》,它是四月里下的一场雪。随剑君观赏《南岳雪景》念经打坐体会禅意;游览长沙城南《白沙古井》,看青色的“陶罐”一半窖着彩云,一半窖着星星的美丽;到千里湘江听唯一的《石鼓》激越之声,响彻唐宋元明清。诗人的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生命,读了剑君的诗集,不仅有人在画中游的美感,更有他用心灵抒写出的真善美和真情实感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诗歌,是一种情学,合乎自然,发自本心,感于世界,剑君的诗正是如此,以一种有形有声的诗意境界,示意路向,丰富人生,透过剑君文字的声音,我仿佛听到了剑君心灵深处最美的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