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
~~~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
  极强厄尔尼诺结束

  我们可以松口气了   

  

  持续13个月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4月结束,但余威犹存;今夏拉尼娜现象又将来袭,影响暂难预测。国土资源部表示,今年我国降水偏多,南北方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

  3

  国家海洋预报台:预计今年南方雨水偏多

  据了解,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常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该区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这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针对今年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灾害预警报室主任李宝辉介绍了趋势预测:

  【汛期降水与气温】预计江淮、江汉、江南及西南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北、黄淮、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016年汛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较常年同期略偏暖,东北大部及江淮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冷。

  【热带气旋】预计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1至23个热带气旋生成,登陆岸段主要在华南沿海,数量较常年平均25.6个和2015年27个均偏少。

  冯立成解释说,2016年春夏季处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状态的交替期,赤道太平洋海温趋于正常,西太平洋的海洋大气状况不利于台风生成,因此预计2016年夏季影响我国的台风偏少。不过进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可能进入发展期,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因此秋季需防范台风偏多对我国沿海的影响。

  他同时提醒,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偏高。一旦台风来袭与天文潮高潮叠加,风暴潮导致灾害的几率会加大。

  【台风风暴潮】预计2016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为4至5次,主要影响海域为我国南海沿海。虽然次数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强度和灾度较2015年有所上升。此外,预计今年在渤海湾、莱州湾和江苏沿海将出现2至3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

  【灾害性海浪】2016年预计中国近海将出现灾害性海浪过程38至42次,比2015年的33次偏多,比常年43次略偏少。

  【赤潮】预计2016年影响我国近海的赤潮次数为45至56次,而2015年仅发生35次。

  冯立成说,受本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夏季东海海域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赤潮发生次数可能偏多,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是东部沿海,主要包括浙江、福建中部至北部和长江口附近海域。

  这是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广东徐闻县遭受台风“海欧”侵袭。(资料图)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连续多轮降雨,解释成因往往会提及自2015年4月开始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记者11日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根据最新大气海洋监测结果,这场持续13个月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4月结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影响消失。在2016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媒体沟通会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冯立成告诉记者,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是有海温记录以来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出现在2015年11月。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多具有延迟性,本次事件虽已结束,但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与此同时,据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风峻说,受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我国降水偏多,南北方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

  极强厄尔尼诺事件虽然已结束,但余威巨大,加拿大林火、印度大旱等自然灾害都有其影响因素。

  4

  气象专家:黄河流域防汛形势严峻

  1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油砂重镇麦克默里堡的林火自7日以来久燃不灭,部分源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冬天当地温度持续偏高、降雪减少。

  海水升温引发智利沿岸红潮爆发,已经造成数百万条三文鱼和500多吨沙丁鱼死亡,当地一个小岛因此食物短缺。

  厄尔尼诺余威犹存。受此影响,高温干旱天气在东南亚和南亚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进入4月以来,泰国气象部门每天都录得超过摄氏40度的高温,部分地区气温一度高达44.5摄氏度。

  即使对于习惯了热带气候的泰国人而言,今年的天气也热得离谱。泰国自1950年开始有全国天气记录,上次气温这么高还要追溯到1960年。

  每次厄尔尼诺均会经历形成、发展、成熟和衰减四个阶段,本次厄尔尼诺虽说进入今年以来已过峰值,但余威犹存。近期世界各地出现“水火两重天”的极端天气就是最好例证。

  3月初,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暴风雨袭击,沙漠之城“秒变”水乡,这在当地40年来罕见。几乎同时,美国连年干旱的加州遭受暴风雨袭击,而加州北部塔霍湖地区则出现强降雪。在南美洲,阿根廷南部因暴雨导致的洪水将大量毒蛇冲上岸,一些旅游景点被迫关闭。非洲埃塞俄比亚则出现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粮食产量下降了一半。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2月全球气温再创新高,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2月,全球气温已连续第10个月破同期单月全球气温纪录。

  余威尤存,全球气温持续走高

  记者11日从黄河防汛抗旱会议上了解到,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黄河流域主要多雨区降雨量预计将较常年偏多2成,黄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可能性增大,黄河防汛形势严峻。

  黄河流域气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厄尔尼诺衰减年,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源头南部地区,中下游多个流域降水量将较常年偏多2成。一些专家表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出现短时强降水频率将增加,易引发山洪、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

  此外,黄河自1982年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以来,已连续34年未发生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量级洪水,从洪水规律看,“久旱之后,必有大涝”,黄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5

  资料:厄尔尼诺的前世今生

  超强厄尔尼诺来袭,在世界各地引起自然灾害,联合国紧急呼救:全球6000万人需要援助。

  持久不散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造成灾难。从非洲到亚洲,从拉丁美洲到太平洋地区的13个国家因此遭受严重损失,营养不良的人数激增,疾病传播加速。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和紧急援助协调的副秘书长斯蒂芬·奥布莱恩说,全球有6000万人受厄尔尼诺直接影响,仅非洲就有3200万人需要援助。由于每一轮厄尔尼诺的影响滞后,预计“还有数百万人将面临危险”。

  然而,即使需要援助的人数不再增长,国际社会提供的帮助也非常有限。联合国估计,要改善厄尔尼诺引发的食物紧缺、农业欠收、医疗援助和紧急供水以及清洁等需求,至少需要投入36亿美元援助。

  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那轮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杀伤力”令人难忘,共导致2.1万人死亡,造成全球经济损失360亿美元。

  全球6000万人受影响,仅非洲就有3200万人需要援助

  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异常现象,往往引起太平洋周边多个地区气候异常,要么暴雨如注,要么高温干旱。这种复杂的气候现象最早由南美洲的渔民发现。

  几百年来,秘鲁渔夫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隔几年,赤道太平洋东海岸海水持续变暖,秘鲁亚卡俄沿海庞大的鳀鱼鱼群会突然失踪,以此为食的海鸟因为失去食物纷纷死去。繁荣的渔场变得萧条,渔民们也难谋生计。

  最早发现这一奇怪现象的秘鲁渔夫将其命名为“小男孩”,意指天主教中的“圣婴”,西班牙语发音“厄尔尼诺”。直到1997年,一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捕捉到东太平洋赤道海面温度升高的图像,“厄尔尼诺”这一科学术语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厄尔尼诺每次出现,会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引发极端天气,搅乱全球近半人口的生活。

  受厄尔尼诺影响,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陷入干旱之时,美国东北部会迎来多轮暴风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可能洪涝成灾,非洲大陆却是一片干旱。

  厄尔尼诺出现总是“六步走”:先是东南信风减弱,向西流动的洋流因此减少,底部冷海水上泛也势必减弱,结果造成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暖,继而破坏大气环流,最后因此引发大量异常气候现象和极端天气。

  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2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2 2016-05-12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