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句话曾被贴上封建思想的标签,遭到大家的口诛笔伐,笔者倒认为,要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一懂事就开始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父母“朱”则孩子“赤”,父母“墨”则孩子“黑”,能跳出这一定律的人恐怕不会很多。
无数事实证明,素质比较高(不一定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不仅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多半是正能量,而这样的正能量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反之,素质比较低(不一定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父母不仅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且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多半是负能量,而这样的负能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笔者这么说,绝不是否定学校教育的功能。毫无疑问,学校教育也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或弱化家庭教育的影响,但是,它无法完全消除家庭教育的影响,毕竟家庭教育“先入为主”了,更何况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呢?倘若家庭教育得法,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正能量就会与学校教育所产生的正能量形成合力,一起推动孩子健康成长,使孩子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龙”“凤”;倘若家庭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所产生的负能量就会抵消学校教育所产生的正能量,当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时,孩子就会走上歪门邪道,最终成为无德无才的“鼠”。
由此观之,这句话中的“龙”和“凤”应理解为高素质的父母和子女,“老鼠”则应该理解为低素质的父母和子女。“龙”“凤”之所以生“龙”“凤”,“老鼠”之所以生“老鼠”,并不是先天遗传的结果,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只会责怪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或者指责老师没把孩子教好,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也从不去了解别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最近笔者听到一则学生家长殴打老师的丑闻,这位家长打老师的理由很简单,就因为孩子被轮换到了后排。轮换座位本来是很正常的,也是最科学的排座法,可这位家长却不能接受,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无数师生的面殴打班主任。这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后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让孩子感到羞愧,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一种是对老师被打感到幸灾乐祸,从此在老师面前更加肆无忌惮。如是前者,说明孩子良知未泯,还有成“龙”成“凤”的可能,如是后者,孩子很可能就要成为“打地洞”的“鼠”了。更令人可怕的是,这样的家长还不在个别!正因为如此,如今的教师已成了高危行业。给教师带来危险的不仅仅是低素质的家长,还有低素质家长教出来的低素质的孩子。
但愿我们的学生家长都是“龙”“凤”,更希望我们的学生成“龙”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