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
有个人,8年来坚持捐资助学,金额达到20多万元。本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做,可他突然致电一家报纸,希望能表扬表扬他。此事经披露后,立刻引起如潮的议论,有理解、支持的,也有不理解、反对的。
他自己“求表扬”的初衷是,不是图名图利,满足虚荣心,而是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理解和支持他行为的认为他坚持8年资助贫困学生,有着太多的不容易。他“求表扬”是善心的传播,如果要是为了满足虚荣,要不然为什么当初要这样?没有表扬,不也就坚持下来了吗?
不理解、反对的则认为,做好事不应求回报,行善应如春雨,润物无声。别主动要求表扬了,人们会赞赏、佩服。而主动“求表扬”就变味了。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事,各有各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只是有些事需要替当事人考虑,而不要凭想象、推测去强加什么。
有没有想到“求表扬”背后的辛酸?
我们习惯了明星们捐款铺天盖地、连篇累牍的重磅报道,波涛汹涌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星们被渲染得光芒四射。而平民百姓的草根慈善几乎被遮盖了,要么忽略不计,要么淡化漠视。
或许,平民百姓的地位不够显赫 ,或许一般人捐款的额度不够大,有人看不上眼。但是想到没有,当一个人手中只有一个面包却掰一半与饥饿的人分享,比那有身价过亿却只捐1万元的相比,是哪个更不容易,更难得,更高贵?更应该值得表扬,更有渲染力?
人人可慈善,不分贵贱。关键在参与,在坚持。“求表扬”的这个人捐的钱相对而言可能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更重要的是已经坚持了8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主动的表扬。这回“求表扬”恐怕也是出于无奈了,可以指责他这是“变味”,却为什么不去批评,不去表扬,不去宣传他的方方面面呢?如果他自己不“求表扬”,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当别人看不到自己的时候,主动喊一喊证实自己的存在其实还是必要的。
客观上也应该通过这样的表扬来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