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风易俗当点赞
  要是都花大钱去办丧事,哪还有钱做投资去创业、去赚钱?又怎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且看——

  唐胜一

  一乡下朋友日前跟我讲了件这样的事,说他们村上一位重病老太太被送往市里大医院抢救,终因医治无效而过世,儿女们就将其尸体在市里进行火化,然后运回乡里只是简简单单进行安葬,而未按地方的风俗习惯举行热闹排场的安葬仪式,因此引起了乡亲们的纷纷议论,多是指责这家儿女的不是。“又不缺钱,就这么的简单办丧事,真是大逆不孝了!”“这算是给村上带了个坏样,大家千万学不得的。”儿女们觉得很委屈:“老娘在世,我们没有亏待她老人家。老娘过世,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带头移风易俗、丧事新办,咋又做错了备受指责呢?”

  我非常理解这家儿女们的心情,也坚决地予以点赞。正如他们自己所讲,是响应政府号召,带头移风易俗、丧事新办,是带了好头的,又何错之有?细究起来,乃是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在乡亲们头脑中作祟。

  首先是薄养厚葬的观念。老人在世,儿女们待其如何,一般没有多少人过问,哪怕虐待老人,亦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最多感叹“清官难断家务事” 而推之,旁人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而安之。可老人一旦过世,乡亲们都会予以极大的关注,“监督”他人大操大办,讲排场,图气派,美其名曰“给故去的老人热闹一场,好让其瞑目。”其次是陈旧的殡葬观念。在农村,特别看重入土为安这一点,认为这才是对逝者的尊重。否则,就要受指责。尽管殡葬改革政策已宣传多年,但仍未能深入农村人心。最后是落后的经济观。农村里的众多乡亲,依旧沿袭古老的小农经济观,认为人之一生应该将钱花在“生老死葬” 上,具体划定为“父之亲事,子之葬事” ,也即当爹的要倾其所有为儿子办好婚事,而做儿子的要尽其所能地花钱为父亲办好葬事。殊不知,现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则需要农民自身投资创事业。试问,要是都花大钱去办丧事,哪还有钱做投资去创业、去赚钱?又怎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

  所以说,对前述事例中的那户人家,乡亲们不但不能指责讲怪话,而且还要向其看齐,共同移风易俗形成农村新风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问,不一定到底
移风易俗当点赞
交房通知
会玩的人比你还优秀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移风易俗当点赞 2016-04-28 2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