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自明代开始在此聚居,曾出过不少地方官员
一路上,蜿蜒的舂陵河出现在我们面前,绵延的山丘在车窗外起起伏伏。老屋徐家古民居群坐落在一片台地之上,四周农田环绕,以徐家祠堂为中轴线,古老的宅院密密麻麻地铺排在平坦的台地上。
与绝大多数民间古建筑一样,门前照例有一口水塘,有所不同的是,老屋徐家的这口水塘面积非常大,状如鲇鱼。经测算,水塘最长处68米、最宽处54米,总面积达 3500平方米,如此之大的风水塘,极为罕见。趁着天晴,村民们放干了池水,露出了一两米深的池底,水塘四沿均是由长条状的青石砌成。
徐家祠堂门前一棵枝干虬曲的参天巨木,令人叹为观止。它是古老的重阳木,具体栽种年代已经无人知晓。
上游村的村支书姓徐,正是鲇鱼塘徐家的后裔。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穿屋走巷。很多房屋已经倒塌,沦为废墟,腐朽的木梁斜跨在断墙上,寄身于疯长的杂草堆里。
徐支书边走边介绍,指着一间很普通的祖屋说,“这个是徐家祠堂”,走到一间有六扇木门的房子,又说,“这曾是教书秀才的家”,他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们去看雕刻着龙凤的墙角石。他热情地解说着,试图尽可能多地向大家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鲇鱼塘徐家的历史故事已经鲜为人知。翻阅了徐家族谱后,才大概地知道,徐家祖先在明代洪武四年,从江西泰和县迁居到常宁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后来,其中的一个分支又迁徙到了白沙镇上游村;再后来,鲇鱼塘徐家人口膨胀,于是又扩张到附近的村落聚居,还将新的屋场命名为徐洲村。
根据族谱记载,以及徐洲村新屋场大厅屋里保存下来的牌匾和禁赌碑。可以看出,鲇鱼塘徐家是一个非常重视文教的家族,在清代中晚期,族中有人考取了进士、举人,也出了好几位同知、知县等地方文武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