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的30名会员,分成7个组奔赴衡南川口乡、相市乡、栗江镇,常宁塔山乡,祁东风石堰镇和衡阳市区,开展“2016年新年新衣新面貌”大型公益活动,给26个贫困学生送衣服、鞋子、牛奶和大礼包。
作为该协会的一名新会员,笔者全程参与了川口乡这一组的活动,耳闻目睹,从一些细节小事中感受了慈善的温度和力度。
“路途再远我们也要看看孩子”
我和会员感恩、李贞乐、野草四人一组到衡南县川口乡豹泉村毛湾组看望资助对象谢孟林。现年14岁的谢孟林,父亲和爷爷因患肺癌于2014年、2015年先后去逝,80岁的奶奶体弱多病,全家仅靠母亲一人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衡阳市蓝丝带志愿者协会2015年初开始资助谢孟林。
川口乡位于衡阳的东部,距离市区大约60公里,四个人花费一天时间,往返驱车120公里,就为送一件衣、一双鞋、一箱牛奶和一个大礼包,这样划算吗?可不可以采取邮寄的方式,那样可以节省一些经济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我说出了内心的想法。一位老会员解释说,我们资助学生,不仅给钱,还要扶志,加强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自信。上门走访,可以实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面对面交流,有针对性引导,这比单纯的给钱给物效果要好。因此,“路途再远也要看看孩子们,当面说说话,我们每次都是这样的,从不请人代转。”
到达谢孟林家后,会员野草热心地帮他穿新衣新鞋,边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会员感恩仔细看着成绩单,发现有些科目成绩上升了,个别科目成绩下降了。感恩语重心长地说:“还要努把力啊,不要担心没钱读书,我们会一直资助你的。我们是谁,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做什么工作,这些都不会告诉你,你也不需要知道,你只管读好书。我们这样做,并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你学好本领,将来立足社会后再去帮助其他人。”
付出不图回报,只求继承爱心,薪火相传,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这些在他人眼里有点高大上的话语,出自默默无闻的草根人士,我在现场听起来,感觉很真实自然,一点也不造作。这其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也是具体形象的品德教育,悄无声息中撒播爱的火种。
“绝不能给资助家庭添麻烦”
从谢孟林家返回途中,我无意中聊起最近获悉的讯息:衡南县花桥镇东村村团结组16岁的学生李桂成,父亲去世多年,聋哑残疾的母亲离家出走,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近年也相继去世。2015年,李桂成考入衡南县一中后靠姑姑一家支持才继续学业。
“这样的学生我们想支持!”坐在车后的会员野草果断说道。她立即拨通手机,请示会长秋雨获得同意后,我们立即改变行程,去李桂成家实地调查。
为找准资助对象,雪中送炭,确保爱心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市蓝丝带志愿者协会有严格的制度:对每个申请资助的对象,必须实地调查;家境贫寒、好学上进、成绩较好的贫困生经过集体审核后才能获得资助。
从花桥街上往北,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乡村公里行驶了15公里,到达了东村村团结组,村主任带我们来到李桂成家。
走进空旷的大厅,一张小木桌是唯一的摆设,四只脚都是用砖头垫着的,一张破书桌,一个旧梳妆台,两张用了几十年的旧木床,一些破破烂烂的坛坛罐罐,这就是全部家当。
现场拍照、询问情况、查看资料、填写表格,心情沉重的我们,认真履行事前程序。
调查完毕后,李桂成的姑姑热情地端来准备过年用的瓜子、糖果、饼干等食品请我们吃。“不要客气,不要客气。”感恩、野草、李贞乐三个会员连连拒绝。有些嘴馋的我心动了,反而做他们的工作:“不就点食品嘛,人之常情。再说这些都是年货,又不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这时野草把我叫到一边,小声说:“我们蓝丝带有规定,不能吃他们的东西,不能要他们的礼品,绝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原来如此!我油然而生敬意,想不到一个民间组织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不禁想起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提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求官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治军,成就一番伟业。相信同样具有严实精神的市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一定会行稳致远,越来越兴旺。
“给做好事的人帮忙哪能收钱呀”
下午两点许,我们从李桂成家返回衡阳,行至龙溪桥水库大坝杜唐村地段时,迎面驶来一辆汽车,我车司机避让过度,右边两个车轮滑到公路边的泥土里了,动弹不得。
由于车子较重,倾斜角度大,找来的红砖、木梯等辅助材料都无法让车轮从泥地里爬上来。
此地远离城市,拖车不便,人生地不熟,找不到更多的支援,天寒地冻,不宜久呆。这可怎么办呀。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农民大叔走过来,看了看说:“附近有辆铲车正在铲土,可以请它来帮忙”。失望中的我们看到了曙光。蓝衣大叔立即打电话联系铲车司机,请他过来帮忙。可对方说正在铲土施工不便走开。“铲土晚点没关系,救车是大事。”蓝衣大叔自言自语了一下,再次拨通了对方手机,通过做工作,终于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不见铲车的身影。“我去喊他。”与我们一样着急的蓝衣大叔快步消失在丛林中。
不一会儿,一辆沾满黄泥的铲车在蓝衣大叔的带领下来到了现场,一会功夫就把我们的车子吊到公路上。
当我洗完手返回车边时,只见蓝衣大叔已走远了。我追上去拿出钱往他口袋里塞,没想到我们原来感觉温和的大叔变得严厉起来,用力把我拿钱的手外推,大声说道:“这点小事算什么,你们在做好事,帮点小忙哪能要钱呀”。
刹那间,一股被人尊敬的暖流涌上心头,也为我们小小的善举影响了他人而暗暗高兴,全身顿时感觉暖和了不少。 (注:文中人名均是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