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
  龙生龙对于皇权世袭的封建王朝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状元能生出个小状元却不那么容易。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北宋的梁灏、梁固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星光灿烂。梁灏不算出名,有文采却难敌苏东坡,为官清廉有操守却不足和包拯齐名。然而,他却在中国启蒙教育的经典《三字经》中留下华彩的一笔,凭的是勤勉好学的学习精神,且把这种精神传给了其子梁固,父子先后荣登北宋状元榜,留下一段佳话。

  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人,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祖父、父亲和旁系亲属都因为学而优入仕。小梁灏一出生看到的就是四壁的著作经典,闻到的是这些经典著作经年不散的书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亲灯下苦读的背影,母亲不时停下手中的针线,悄悄用银针把灯芯拨亮。只可惜这样温暖的记忆在他很小的时候戛然而止。父亲早逝,同样是读书人的叔父继承哥哥的遗志,教小梁灏读书,告诉他书山有路,不仅有旖旎的风光,更是通向幸福的唯一便道,同时也告诉他做人要忠厚善良,无论遇到怎样的变故,都要忠于自己的灵魂。

  据梁氏族谱所记,东原梁氏之祖,在周敬王时迁曲阜从学孔子,位列孔子七十二贤,晚年入郓为东原梁氏始祖。其后,梁氏徙入东原(今东平)。宋建隆初,梁通擢河间令,迁天平军节度判官,迁葬于东平望山之阳,又为东原梁氏茔域始祖。根据记载,梁灏自幼好学,遇到疑难便积极求教,但老师认为问题浅显不予理睬,这给年少的他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发愤读书,几个月后再去请教时,学业已大有长进。老师非常高兴,精心教授。凭着这份执著与自信,梁灏终于学有所成。

  在《三字经》、《遁斋问览》的记载里,以及在民间都传说梁灏从五代到宋朝考了47年,直到82岁才高中状元。宋朝陈政敏的《遁斋闲览》记述:“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不过,这跟正史的记载有着较大出入。司马光《续资治通鉴》载:“(雍熙二年)三月己未日,覆试礼部供举人,得进士梁灏等百七十九人,诸科三百一十八人,并唱名赐及第。”《 宋史》记:“ 雍熙二年(985年),复举进士,廷试,方禹中献赋。”

  这样算来,梁灏中状元时,年仅22岁。

  《三字经》撷取这个励志典范,将其浓缩为“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只是这里出现一个能够原谅的错误——梁灏的年龄被夸张了整整一倍,其动机不外乎激励后人活到老学到老。

  梁灏果然是好样的,从翰林学士到开封知府,在其位谋其政,忠言直谏,见解独到,深得太宗赏识。他工作之余不忘读书修习,和同仁一道修编《太祖实录》及《起居注》。同时言传身教,把自己多年来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教给和他一样喜欢读书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中梁灏最喜欢长子梁固。

  梁灏担任开封府尹,“凡群臣奏章,必问梁灏阅否”,权势极大。为此,宋真宗赐他的儿子梁固进士出身,而梁固也是才华横溢,13岁就有著作《汉春秋》。在1004年,梁灏暴病去世了。在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梁固回家守孝四年。

  公元1008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路经汶上,22岁的梁固急忙赶到皇帝行宫,递上请辞表,表示自己要靠实际本事跟普通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宋真宗一看,欣然收回了“赐进士出身”的成命。梁固也是不负众望,高中状元,一举成名。

  梁固的生日和梁灏独占魁首中状元是同一天,他们共同成就了“父子状元”的佳话,只是父亲积劳成疾病死在开封知府的工作岗位上,没能看到这一天。

  “父子状元”口碑相传,后人在他们墓前修了牌坊,牌坊上刻着一副对联“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父子状元坊

  文坛古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
少年游·并刀如水
历 书
推能让贤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 2015-12-05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