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互联网成为防艾新武器
  →

  世事绘

  曹  刚

  1981年12月1日,全世界诊断出了首个艾滋病病例,这一天,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从政府到传媒,都会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这种传播方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时间稳定但有限,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初,热度大约维持不到一周。第二,主要是自上而下,大多数艾滋病高危人群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防艾同样如此,掀起一阵子热闹容易,但收效未必显著。有没有一些新武器,能让防艾宣传和普及,如春风化雨,散播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艾滋病感染者近年来趋于年轻化,在校学生成了防艾宣教的重点对象。那么,什么事是年轻人平时最爱干,甚至每天恨不得重复成百上千次的?那就是上网,看微信,刷微博,这样看来,新媒体能不能成为防艾的新武器?

  有些人担心,互联网是毒药。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大大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但也可能引发艾滋病传播的激增,因为用户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迅速认识并频繁更换性伴侣。这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就好像我们不能因为交通迅猛发展导致伤亡事故大增,而呼吁废止汽车回到马车时代。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搜索到身边的陌生人,也可以让我们全天候随时随地学到防艾知识、得到防艾信息,关键是如何善用。比如不久前,淡蓝公益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携手举办了一场“青春零艾滋”公益活动,还请来了歌手吴莫愁与球员邵佳一。

  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不是明星站台,而是尝试运用新武器宣传防艾——利用交友软件、论坛、微信、微博等媒介,建立防艾公益平台,每天推送相关新闻资讯和科普知识,提供全国数十家开展防艾宣传和检测动员的NGO组织,推荐距离用户最近的检测点。在新的网络平台上,让众多艾滋高危人群结交朋友,交流困惑,分享防艾经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隔代教育”如何成功取长补短
让互联网成为防艾新武器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让互联网成为防艾新武器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