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下午3时,一个让我和我们全家永远铭记的时刻:我的父亲在我们面前渐渐停止了呼吸,脉搏停止了跳动。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实在无法相信,这样一个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九死一生的人会离我们而去,会永远地离开他热爱的家乡和亲人。
父亲1931年10月21日出身在南岳区金月村一个贫苦农家,小小年纪,就失去双亲。那时,父亲的大哥和大姐已结婚另过,只剩下他孤苦伶仃和大妹妹相依为命,他过早地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为养家糊口,父亲仅读了四年半书便被迫辍学,他砍柴、捉鱼、种田,辛勤劳作,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949年10月,南岳解放后,父亲积极投身减租反霸和农会运动,18岁就加入民兵并担任联组长,配合地方部队肃匪反霸,在与土匪的战斗中棉衣被刺穿了,但他毫不畏惧,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1950年12月,年仅19岁的父亲瞒着亲人,步行到衡山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大部队开赴朝鲜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在战场上冒着美国鬼子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滥炸,英勇杀敌,帽子被子弹打飞了也毫不退缩。1962年10月,父亲奉命率汽车连出川入藏,反击印度侵略者,他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战胜沿路塌方翻车的危险,及时把弹药和给养送到前线部队。在10多年的浴血征战中,父亲都从不畏惧,冲锋在前,多次立功受奖,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78年10月,部队安排父亲转业,问他有何要求,他说了两句话,一是听从组织安排,二是最好能回到家乡。就这样,在从军28年后,父亲转业来到了衡东县任国营石湾瓷厂厂长。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个从未接触的行业,父亲拿出当年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劲头,一头扎入企业中,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讨教,在很短时间里基本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带领全厂职工努力生产。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石湾瓷厂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每年向国家缴纳税收400多万元,一跃成为当时衡东县工矿企业第一利税大户,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在担任厂长近10年时间里,他从未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不管是基建、采购、销售,还是人员调整、提拔,都坚持集体研究决策。
父亲一生俭朴,从不铺张。在部队时,他工资不高,要供我们四姐弟读书、吃饭穿衣。印象中,我小时候从未买过新衣服,都是妈妈买布自己裁做。我们儿女参加工作后,日子也渐渐好转,父亲身上的负担也逐步减轻,我们都劝他吃好点、穿好点,他总说:“我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苦日子过惯了,有现在这样的日子,能吃饱穿暖,很知足了。”
他自己一辈子克勤克俭,但对亲人,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总是慷慨大方,尽其所能给予支助。记得儿时经常听他与妈妈商量为家乡的亲人寄钱寄粮票,家乡不少亲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由他出钱操办。1994年退休后,他打算在衡东县城买一套商品房养老,2万多元的房款硬是拿不出,最后靠我们姐弟四人援手每人凑了3000多元才把房子买下。平时生活他是能省则省,剩饭剩菜从不舍得丢掉,也几乎不买衣服,就连他2013年照遗像时穿的夹克衫也是我的旧衣服。他七、八十岁时,还和母亲自己种菜,我们不理解他,甚至埋怨他,他总是一笑了之,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本色。2003年搬回老家南岳后,他对家乡亲人,对家乡建设更是关心,多次为家乡捐款,向上争取建设资金,修路修渠、改善学校、支助贫困。他的俭朴、善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得到了家乡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一致好评。
父亲对我们儿女的爱看是无形却有形,听是无声却有声,他集严父和慈父于一身。我作为唯一的一个儿子,从小就在他严肃认真教导下长大,没感受到一点溺爱和袒护,我几次高考失利,他从不埋怨,而是鼓励我不要气馁,继续参加高考。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他总是提醒我要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金钱、权利要看淡。父亲的成长完全是靠他本人打拼的结果,而我们几姐弟的成长也完全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父亲生命力非常顽强,他患糖尿病十多年,前几年发展为尿毒症、肾衰竭,还有冠心病、高血压,今年元月,又为诊断为胃癌晚期,面对这些严重疾病,他十分坦然,他说:“我都是差点死去几次的人了,这点病算得了什么!”几年来,他多次昏迷,经全力抢救脱险。但父亲病情日益加重,最后不能进食,靠输液维持,人瘦得仅剩皮包骨头,失去了人形,我们心如刀绞,又毫无办法。
现在大家都爱讲家风。亲爱的爸爸,您是一名不死的老兵、一位永远的战士,您的正直、勤劳、善良、俭朴的品德,对党的赤胆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思想境界,廉洁自律的行为,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代代往下传的家风。